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占山亭·尚父提封海岱间》 《梅花十绝·天教桃李作舆台》 《赠宝觉长老·谁能斗酒博西凉》 《回文原作·红手素丝千字锦》 《送柳宜归·折脚铛边煨淡粥》 《南歌子·绀绾双蟠髻》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 《初晴楼·疾雷破屋雨翻河》 《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的相关诗句
-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 - 苏轼 - - 《》
-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 - 苏轼 - - 《》
-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 - 苏轼 - - 《》
-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 - 苏轼 - - 《》
-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 - 苏轼 - - 《》
-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 - 苏轼 - - 《》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 - 苏轼 - - 《》
-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 苏轼 - - 《题杨次公春兰》
-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 - - 苏轼 - - 《》
-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 - 苏轼 - -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画 - - 苏轼 - - 《洞仙歌·咏柳》
-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 - 苏轼 - - 《沁园春·孤馆灯青》
-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 - 苏轼 - - 《满庭芳·蜗角虚名》
- 白鹤不留归後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 - 苏轼 - - 《竹阁·海山兜率两茫然》
-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 - 苏轼 - - 《石苍舒醉墨堂》
-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 - 苏轼 - - 《浣溪沙·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