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虞美人·琵琶》 《退圃·百丈休牵上濑船》 《减字木兰花·赠胜之》 《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野人庐·少年辛苦事犁锄》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减字木兰花·送别》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的相关诗句
-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 - 苏轼 - - 《》
-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 - 苏轼 - - 《》
-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 - 苏轼 - - 《》
-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 - 苏轼 - - 《》
-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 - 苏轼 - - 《》
-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 - 苏轼 - - 《》
-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 - 苏轼 - - 《》
-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 - 苏轼 - - 《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
-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 苏轼 - - 《》
- 楚人悲屈原,千岁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 - 苏轼 - -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 - - 苏轼 - - 《鹧鸪天·佳人》
-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 - - 苏轼 - - 《》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 - 苏轼 - - 《》
-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 - 苏轼 - - 《》
-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 - 苏轼 - - 《寒食雨·春江欲入户》
-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 - 苏轼 - - 《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