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北齐书 > 100章 > 王晞传

北齐书

北齐书

《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为区别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北齐书》,而称后者为《南齐书》。《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和列传四十二卷。《北齐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齐、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北齐书》成书前李百药先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继续完成父撰《齐书》遗稿,并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

北齐书章节目录:《50章》 《100章

王晞传

书籍: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2-20

王昕弟晞,字叔明,小名沙弥。幼时孝谨,文雅有气度,好学不倦,容仪漂亮,风度翩翩。魏末,随同胞兄东往海隅,与邢子良交游。子良喜欢他的敏悟,向在洛陽的晞的两位哥哥写信说:“贤弟弥郎,学识深远,旷达不羁,简于造次,言必有理,吟咏情性,往往丽绝。恐怕足下难以为兄,也不要担心他不腾达。”魏永安初,第二兄晖出使梁朝,上书朝廷为晞求职,晞便释褐任员外散骑侍郎,征署广平王开府功曹史。晞想赡养老母,竟没有接受委任。母死后,迁往邺城。晞遨游巩洛,悦其山水,与范陽卢元明、巨鹿魏季景结成了最好的朋友,并前往天陵山,似乎准备在山里过上一辈子。

西魏大将独孤信进入洛陽,署晞为开府记室。晞称自己被狗咬伤,不能站立。其朋友怀疑他受伤并非疯狗所咬,写信给他,请其任职。晞回信说:“承蒙来信问候,并请我离家为官,反复诵读华章,觉得你怀疑我不是被疯狗咬了。我难道希望被疯狗咬一口吗?足下致疑,大可不必。足下既然怀疑不是疯狗,当然也可怀疑是疯狗,二者必居其一。如果怀疑是为疯狗所伤并来帮助我,虽然不是疯狗所伤也不妨碍足下什么;怀疑不是疯狗所伤而不治疗,倘若是疯狗所咬则无可救药了。当然认真医治就会万全,不慎重对待或许会丢掉小命。如果王晞不可怜惜,就不足以任官,既要他为官,就该怜悯他。为什么要夺走万无一失,看着他去死呢?再说将军威德所至,飚飞雾袭,正遮盖着八极,岂在乎一介小民?如果一定要从郭隗开始的话,就应该首先救济生民。足下为什么不能找一机会好好地同将军谈一谈?”这样,他就得到了原谅。独孤信很快撤走,晞就返回了邺城。

齐神武搜寻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让他们同自己的儿子交游,晞与清河崔瞻、顿丘李度、范陽卢正通首入此选。文襄这时候为大将军,握着晞的手说:“我的弟弟们正在长大成人,志向还没确定,近善亲恶,不能不认真引导。我的弟弟们成就了事业,不负家教,你的禄位就会很高。若让他们学坏,互相影响,处罚就要牵连九族,而不止你一个人了。”晞便随神武到晋陽,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兼带常山公演之友。

齐天保初,行太原郡事。文宣帝昏愦婬逸,常山王多次进行进谏,帝怀疑晞在其后面操纵,想处以大辟之罪。王偷偷地对晞说:“博士,明天做一件事,既能够让我活命,也是图谋自全,请你不要怪罪。”王便当着众人的面将晞杖打了二十多下。帝大发雷霆,听说晞遭杖击,就没有杀他,只是剃光头发发配到甲坊为奴。过了三年,王又极力劝谏,却被狠狠地揍了一顿,打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太后十分地忧愁。帝对左右说:“倘若这个小家伙死了,我怎么向老母亲交待?”于是常常问王的伤情,说:“咬着牙吃一些,我会把王晞还给你的。”放出晞让他赶往王府。王抱着晞说:“我十分虚脱,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晞流着泪说:“天道神明,怎能让殿下倒毙在这间屋子里。至尊亲为兄弟,尊为人主,怎么能够同他计较?殿下不食,太后也不食,纵使殿下不爱惜自己,难道就不应该爱惜太后?”话还没有有说完,王努力坐起吃饭。因此晞被免除了奴的身份,继续为王友。

王复为录尚书事,新得官位的人必须来到王府致谢,离开京城时一定要道别。晞对王说:“从天朝得官,却入私第谢恩,从古时起就被看作是干犯朝纲。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应该赶快禁绝。主上肃敬,依仗殿下扶助。”王接受了他的意见。王时常对晞说:“主上起居没有规律,你看到了也听到过。我那能够忘记前些日子皇上的殴挞,而闭口不语呢?你应该为我撰写谏草,有机会的话,我就要极力进谏。”晞便条列十多件事送给王。晞对王切谏说:“眼下的朝廷就是这样了,想学介子、匹夫,轻视天子的命令,狂药服下后使人难于控制自己,刀槍箭矢是分不清亲和疏的,一旦灾祸降临,将如何处置您的家业,将如何对待皇太后?请您随从大流,一天应比一天谨慎小心。”王抽泣着无法自制,说:“就这样了吗?”第二天见到晞,又说:“我反反复复地想了一夜,不再进谏了。”当着晞的面,烧掉了谏草。而后王借着机会苦苦进谏,以至违反了圣旨。帝命令力士捆绑住常山王,拔出刀来架在他的脖子上,大骂道:“你知道什么,想用小聪明来为难我,是谁唆使的?”王说:“天下哑口,除了我之外还有哪个敢说话?”帝催人猛打,一时乱棒齐下,乘着帝醉倒在地的机会,打手们才停手。此后帝更是轻慢,常常跑到宗族、亲戚家里,几天不回宫去,而且把白天当成了黑夜,自然,常山王的官邸他是不会进去的。

文宣帝死,济南王嗣位。常山王对晞说:“一人垂衣拱手,我辈也得到了悠闲。”还说朝廷宽仁慈恕,是真正的守文良主。晞说:“文宣在位,东宫委托给一胡人,今天终于总揽万机,驾驭雄杰。如果主上年幼,不堪重负,而让他姓出纳诏命,其权力一定会有转移。殿下虽想保守藩职,有这种可能吗?假令得志为政,是为了使家运长久不衰吗?”王沉默不语,思考了许久,说:“把我安置在哪里好?”晞说:“周公抱成王朝见诸侯,摄政七年,然后归还大权,已有故事,请殿下好好斟酌斟酌。”王道:“我怎么敢自拟周公。”晞说:“殿下今日声望极高,不想作周公能行吗?”王没有回答。帝动身上路,敕令常山王从驾,除晞并州长史。

王至邺城,诛杀杨忄音、燕子献等。帝令王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督摄文武。还,抵并地,召请晞,说:“不早用你的建议,致使小人弄权,差点让宗社倾覆。眼下皇帝身边虽已清静,但最后又怎样来处置我呢?”晞说:“殿下利用往时的地位,也可以依仗名教进退。今天的事态,与天时关联,不是人力能够解决的。”不一会,王奏请赵郡王睿又为左长史,晞为司马。每天晚上,用车将晞拉进王宫,所以王白天就不同他谈话了,这是认为晞迂缓,担心不合武将们的心意。后与晞走进密室,说:“近来王侯诸贵们看我受到煎迫,说我违背天意不吉祥,恐怕当有变乱突然出现,我正想用法令进行纠正。”晞说:“朝廷疏远亲戚,哪里把骨肉之亲放在心上?殿下仓卒的作为,并非我们为臣的能够过问的。芒刺在背,刀槍在颈,上下怀疑,怎能长久?再说天道不常,亏盈交递,神机变化,感应齐集。虽谦卑退让,米比糠神器,这就是违背上天之意旨,毁坏先帝之基业。”王说:“你怎么敢说不应该说的话,这要将你绳之于法的。”晞说:“我私底下认为天时人事,同无异谋,所以敢于冒犯雷霆,不怕斧钺。今天能够讲出我的心里话,大概也是神明对殿下的辅佐。”王说:“救难匡辅,正等待着贤人,我哪里敢斗胆私议,请你不要多言。”不久出诏,以丞相任务重大,普升府僚官阶一级,晞则以司马的身份兼领吏部郎中。丞相从事中郎陆杳准备出使周朝,临走前握着晞的手说:“你辅佐常山王,纠正国家的过失,天下仰敬,歌谣满道,物无异望。杳等愿意表示忠心而奉命外使,没有机会来当面表白自己的诚意,谨以区区寸心陈述。”晞很快向常山王复述了陆杳的话语。王说:“如果内外都有异望,赵彦深等人又朝夕在主上的左右,为什么没有发表议论?请将你自己的想法试探着慢慢地告诉他。”晞乘着办事的空闲时间请教彦深。彦深说:“这些日子我对此种歌谣感到惊异,常常想向主上报告,但往往是口噤心战。你既然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应该冒着死罪陈述肝胆。”所以两人更是一同努力。

此时诸位王公将校四方岳牧上表陈奏符命。乾明元年(560)八月,昭帝即位。帝诏晞说:“为什么像外域的客人,不来见我?自今以后,必须通过有关部门,如有想法,请写在牒上,看我有闲暇时,就直接送来。”又敕告尚书陽休之、鸿胪卿崔吉力等三人,每日处理完本职事务后,都进东廊,一同登录历代废礼坠乐、职司废置、朝飨同异、舆服增损。或道德高俊,久未被任用;或巧言惑俗,妖邪害政;延及田市舟车、征税通塞、婚葬仪礼、贵贱等差,有不便于时而从古至今还在使用的,或从古时起就已经在利用而现今被毁坏了的;认真进行思考,分别奏上;不要等待齐备,想到什么就记载下来。早晚由朝廷提供饭食,天黑了就让回家。这时百官请立太子,帝未同意。帝常命令晞到东宫监视太子冠服,引导趋拜。为太子太傅,晞以局司的身份奉太子的玺绶。皇太子释奠,又兼中庶子。帝对晞说:“如今已任要职,再不能像平时那样动作迟缓。”

帝准备北征,敕问朝廷外边近来有什么议论。晞说:“京师议论纷纷,说车驾要上路了。”帝说:“库莫奚南侵,我还没有亲自经历过戎事,因此想熟悉一下有关情况。”晞说:“车驾巡狩,再次可矣,若稍有驱使,恐怕会让天下失望。”帝说:“这是懦夫式的思虑,我会临时斟酌处理的。”帝指使齐帅裴泽、主书蔡晖监视群臣,这两人喜好诬陷,所以朝士们呼叫为“裴、蔡”。此时二人奏报车驾北征之后,有人说陽休之、王晞多次与人游宴,不把公事放在心上。帝杖打休之、晞各四十下。帝在他们面前杀人,问晞说:“此人该死不?”晞答:“该死。遗憾的是不是死在应死的地方。我听说杀人在市,意在同民众一块抛弃,宫殿之中不是杀人的场所。”帝一本正经地说:“从今以后我要按王公的意思给予改正。”

帝想让晞做侍中,晞却坚辞不受,有人提醒晞不要同朝廷疏远。晞说:“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见到的要人就很多了,得意忘形,没有不身败名裂的。再说,我性格迂缓,不堪重任,人主对我的恩宠,怎么能够保持?万一出了差错,还会有退路吗?不是不想作热官,只是需要考虑得更细致些。”帝曾赐百官比赛射箭,晞中目标,当得绢,但箭上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姓,所以主管的官员不给。晞快活地说:“今天可说是武有余而文不足。”晞无子,帝准备赐给一妾,派小黄门到其家宣布诏旨,皇后事前将此事告诉了晞的妻子。晞让妻回答,妻始终没有开口,晞用手拍打着胸膛退了下去。帝听报后大笑。孝昭帝死,因极其哀恸,而十分羸弱。武成帝本来就不喜欢他的迂缓,这时更加讨嫌他,乘其奏事,大加呵叱,但晞就像没有出现过什么事一样,神态自若。任东徐州刺史、秘书监。武平初,迁大鸿胪,加仪同三司,监修起居注,待诏文林馆。

晞闲淡寡欲,即使公事繁忙,其情趣不改。在并州,虽戎马填闾,却未尝以公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爬山玩水,以谈宴为乐,人们称他为“物外司马”。常往晋祠,赋诗说:“日落当回去,鱼鸟见留连。”突然相府派人赶来召晞,晞未按时抵达。第二天,丞相西晞祭酒卢思道对晞说:“昨天被召已是面红耳赤,不会让鱼鸟见怪吧?”晞缓缓地笑着说:“昨晚十分惬意,多因酒水受罚,你辈也是我留连的一种物体,岂只是鱼鸟呀!”晋陽陷落,晞与同伴躲避周兵向东北逃跑。山路险阻,又担心遇上土贼,但晞暖酒服食膏脂,却没有中断过一次,也常常不肯马上动身上路,惹得同伴怨恨。晞说:“不要怨恨我嘛!我做事如果后悔,好早之前就是三公啦。”

齐亡,周武帝拜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581),死于洛陽,七十一岁。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王晞传相关文章

  • 韩凤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韩凤,字长鸾,昌黎人氏。父永兴,青州刺史。凤年轻时聪明,有膂力,善骑射......
  • 高阿那肱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高阿那肱,善无人氏。其父市贵,曾跟随神武起义。那肱为库直,随从神武......
  • 和士开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氏。其祖先是西域的胡商,本姓素和氏。父安......
  • 马嗣明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马嗣明,河内人氏。年轻时通晓医术,博览经方,《甲乙》、《素问》、《......
  • 綦母怀文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綦母怀文,不知是何郡人士,用道术侍奉高祖。武定初,官军在邙山同周文......
  • 皇甫玉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皇甫玉,不知是哪里人氏。善相人,常游王侯家。世宗从颍川带着整顿好......
  • 由吾道荣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由吾道荣,琅笽人氏。少时喜好道法,与其志同道合者一起入长白、太山......
  • 毕义云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毕义云,小字。。儿。年轻时粗鲁豪放,家住兖州北境,故其经常抢劫过往......
  • 宋游道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宋游道,广平人氏,其先祖从敦煌迁移来此。父季预,做过渤海太守。游道......
  • 苏琼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氏。父备,仕魏官至卫尉少卿。琼幼年时随父在边地......
  • 颜之推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颜之推,字介,琅笽临沂人氏。父勰,梁湘东王绎镇西府咨议参军。其家世......
  • 刘逖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氏。祖芳,魏太常卿。父有或,金紫光禄大夫。......
  • 樊逊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祖琰,父衡,均是平民。不过,衡极讲孝道,父死......
  • 儒林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人氏。九岁进学,诵读《急就篇》,一个月就通晓了......
  • 封述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封述,字君义,渤海艹。。地人氏。父轨,廷尉卿、济州刺史。述有才干,十......
  • 阳休之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陽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氏。父固,魏洛陽令,赠太常少卿。休之俊爽......
  • 卢叔武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卢叔武,范陽涿地人氏,青州刺史文伟之侄。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位兄......
  • 卢潜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卢潜,范陽涿地人氏。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潜容貌魁......
  • 祖珽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祖珽,字孝征,范陽遒县人氏。父莹,魏护军将军。珽神情机警,词藻劲逸,年......
  • 崔季舒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氏。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年时为孤儿。......
  • 魏收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陽人氏。曾祖名缉,祖父名韶。父子建,字......
  • 邢邵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地人氏,魏太常贞的后代。父虬,魏光禄卿。邵小字......
  • 杨忄音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杨忄音,字遵彦,小名秦王,弘农华陰人氏。父津,魏时官至司空、侍中。。......
  • 徐之才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徐之才,丹陽人氏。父雄,事南齐,官至兰陵太守,因医术高明被江左称道。......
  • 陆法和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陆法和,不知道是何地人氏,隐居江陵百里洲,其衣食居处,与苦行的沙门和......
  • 王晞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王昕弟晞,字叔明,小名沙弥。幼时孝谨,文雅有气度,好学不倦,容仪漂亮,风......
  • 王昕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
  • 崔昂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崔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氏。祖父挺,魏幽州刺史。昂七岁便成了孤儿。......
  • 高德政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高德政,字士贞。渤海艹。。人。父颢,魏沧州刺史。德政幼年时聪慧机......
  • 崔暹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氏,汉尚书崔宀是的后代,世代为北朝著姓。父穆......
  • 元孝友传一》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元孝友,其高祖为魏太武皇帝。临淮王。。无子,孝友袭爵。累迁沧州刺......
  • 薛琡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薛琡,字昙珍,河南人氏。其先祖为代地人,本姓叱干氏。父豹子,魏徐州刺......
  • 王纮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氏,为小部酋帅。父基,读过许多书,有智略。初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