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

《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北齐书》成书时原名《齐书》,为区别于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齐书》,始改称为《北齐书》,而称后者为《南齐书》。《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和列传四十二卷。《北齐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齐、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北齐书》成书前李百药先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继续完成父撰《齐书》遗稿,并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
封隆之传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渤海。。地人氏。父回,魏朝的司空。隆之生性宽厚,有度量。二十岁,为州郡主簿,以奉朝请起家,领掌直后。汝南王悦开府,延请隆之为中兵参军。
早些年,即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地,自号“大乘”,有众五万,朝廷派大都督元遥及隆之擒获法庆,以此赐爵武城子。不久,兼任司徒主簿、河南尹丞。此时青、齐二州士民反叛,隆之奉使前往慰谕,所到之处,随即归降。永安中,拜抚军府长史。尔朱兆等屯驻晋陽,魏朝廷认为河内为要冲之地,即除隆之龙骧将军、河内太守,不久又加持节、后将军、假平北将军、当郡都督。隆之还没有赴任,正好尔朱兆入据洛陽,庄帝因幽禁而死。
隆之由于父亲遭人陷害,常有报仇雪恨之心,因此便持节东归,图谋举义。此时高乾提醒隆之说:“尔朱暴逆,祸及皇上,你的弟弟与兄长同蒙先帝殊常之恩,岂能忘恩负义,不为朝廷报仇雪耻?”隆之回答说:“国耻家恨,痛入骨髓,乘机而动,现在正是时候。”于是便与高乾等人定计,夜袭州城,取得成功。高乾等认为隆之一向为乡里敬重,就推荐他做了刺史。这样,隆之尽力慰抚,民情感奋。
不久,高祖从晋陽东出,隆之打发其儿子子绘于滏口迎接,高祖十分感动。抵达信都后,高祖召集诸州郡督将僚吏等议论说:“逆胡尔朱兆穷凶极恶,天地不容,人神捐弃,眼下所在奋起举义,实在是上天诛杀此贼之时。我欲与诸位剪除凶残,大家有何好计?”隆之回答说:“尔朱氏暴虐,其灭亡之时已到,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虽然他手握重兵,貌似强大实则羸弱。大王您心系王室,首举义旗,天下之人,孰不归仰,请大王不要疑惑不决。”中兴初,拜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尔朱兆等屯驻广阿,十月,高祖与其交战,一下子就打败了他。朝廷派遣隆之持节为北道大使。高祖准备向驻在韩陵的尔朱兆等人发起进攻,就留隆之镇守邺城。尔朱兆等逃遁,朝廷委任隆之行冀州刺史事,并将降俘三万余人分配诸州安置。
很快征拜为侍中。此时高祖从洛陽回师邺城。隆之拟赴京城,趁便拜访谒见了高祖。他对高祖说:“斛斯椿、贺拔胜、贾显智等人先前侍奉尔朱,突生乖忤,到讨伐仲远时,又同心协力了。猜忌狠毒之人,欲望无穷。又叱列延庆、侯渊、念贤等均在京师,大王如果授以名位,他们一定会制造祸乱。”第二天高祖才对隆之说:“侍中昨日之语,确实深虑远谋。”不久封为安德郡公,食邑二千户,进位仪同三司。这个时候,朝议认为尔朱荣佐命前朝,应当配食明帝庙庭。隆之说:“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哪有害人的母亲,与子对享之理?考古查今,未见此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诏隆之参议于麟趾阁,以制定新制。后因斛斯椿等人向魏帝进谗,隆之逃回了故里。高祖知其遭受诬陷,召往晋陽。不久魏帝以本官征召,隆之坚辞未去赴任。依然使隆之行并州刺史事。魏清河王。。为大司马,以隆之为长史。
天平初,再入朝为侍中,参预迁都之议。魏静帝诏其为侍讲,迁吏部尚书,加侍中,以本官行冀州刺史事。陽平人路绍遵聚众造反,自称行台,攻克定州博陵郡,掳太守高永乐,往南侵入冀州。隆之命令部属长乐太守高景等打垮了路绍遵的进攻,还活捉了绍遵,扭送到了晋陽。元象初,拜冀州刺史,很快又加开府。此时初次招募勇士,都督孛八、高法雄、封子元等不愿意远地戍守,遂聚众为乱。隆之带领本州军队平定了叛乱。兴和元年(539),再征拜为侍中。隆之一向得乡里民心,极力为本州着想,留心抚养,吏民怀念,因此立碑歌颂。转行梁州刺史事,又行济州事,征拜尚书右仆射。武定初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拟将叛乱,并派人向冀州豪族秘密通报消息,请他们作为内应,于是轻薄之徒,相互串联。朝廷诏令隆之出使抚慰,之后才得安静。世宗给隆之密信,称:“仲密枝党同恶向西者,应该全部没收他们的家产,以杀一儆百。”隆之认为恩旨已经颁布,再无追改之理。如果现在给以惩处,是向民众显示不诚,若有惊扰,损失就大了。便向高祖作了报告,事情才没有往前发展。隆之从举义之日起,首参大计的制定,其间的奇谋妙算,随时向高祖启报,手书、草稿,均被销毁,因而外界罕知其事。高祖嘉奖隆之的忠心,时常遵从他的筹谋。复以本官行济州事,转齐州刺史。武定三年(545)死于任上,时年六十一岁。高祖后至冀州地界,停留交津,想起了隆之,回头对冀州行事司马子如说:“封公积德履仁,体通性达,自参预军国大计,将近二十年,劳苦困顿、艰险忧患,始终如一。因其忠信可凭,才将后事托付给他。没料到未及极善,忽然身亡,念其忠贤,实可痛惜。”并为之流涕。又令参军宋仲羡用太牢祭奠。
封隆之传相关文章
- 《王峻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王峻,字峦嵩,灵丘人氏。聪明有才干。高祖请他做相府墨曹参军,因事辞......
- 《徐远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徐远,字彦遐,广宁石门人氏。其祖先出自广平。曾祖父定,为云中军将、......
- 《赵起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赵起,字兴洛,广平人氏。父达,幽州录事参军。起性格沉静谨慎而且有才......
- 《张耀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氏。父凤,晋州长史。耀年轻时坚贞谨慎,颇通吏......
- 《张亮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张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氏。年轻时有才干,初事尔朱兆,拜平远将军,因功......
- 《张纂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张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氏。父烈,桑乾太守。纂初事尔朱荣,又任尔朱兆......
- 《杜弼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陽人氏,小字辅国。自序说,本是京兆杜陵人氏,弼曾同......
- 《陈元康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氏。父终德,魏济陰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
- 《孙搴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孙搴,字彦举,乐安人氏。少时厉志好学,从检校御史迁为国子助教。太保......
- 《崔鸊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崔鸊,字长孺,清河东武城人氏。父休,魏七兵尚书,赠仆射。鸊状貌伟丽,举......
- 《魏兰根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魏兰根,巨鹿下曲陽人氏。父亲伯成,魏太山太守。兰根身高八尺,仪貌俊......
- 《卢文伟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卢文伟,字休族,范陽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
- 《李元忠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氏。曾祖父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父恢,镇西将......
- 《封隆之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渤海。。地人氏。父回,魏朝的司空。隆之生性宽......
- 《高乾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高乾,字乾邕,渤海。。地人氏。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度,被州中人士所尊......
- 《慕容俨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慕容俨,字恃德,清都成安人氏,慕容蝅的后代。父叱头,魏南顿太守,身高一......
- 《步大汗萨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步大汗萨,太安狄那人氏。曾祖荣,仕魏历职金门、化正二郡太守。父居......
- 《叱列平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叱列平,字杀鬼,代郡西部地方的人氏,其家世代为酋帅。平有容貌,须髯漂......
- 《薛修义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陰人士。曾祖绍,魏七兵尚书、太子太保。祖父寿......
- 《慕容绍宗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慕容绍宗,是慕容晃第四个儿子太原王恪的后代。曾祖腾,投奔魏后,就定......
- 《王则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王则,字元轨,自称为太原人氏。少时骁勇果敢,有武艺。早年随叔父魏广......
- 《宋显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宋显,字仲华,敦煌交力谷人氏。性格直率,敢说敢干,而且有才能。初事尔......
- 《尧雄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氏。祖父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年......
- 《斛律羌举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斛律羌举,太安人氏。其家世代为部落酋长。父谨,魏龙骧将军、武川镇......
- 《张琼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张琼,字连德,代地人氏。年轻时强壮健康,有武艺,魏朝时从荡寇将军升为......
- 《司马子如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地人氏。八世祖模,晋时为司空,南陽王,模长子保......
- 《高隆之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高隆之,字延兴,本姓徐,自称本家的郡望是高平金乡。父干,魏朝白水郡郡......
- 《孙腾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孙腾,字龙雀,咸陽石安人氏。祖通,仕沮渠氏为中书舍人,沮渠氏败,入魏,定......
- 《斛律光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精通骑马射箭,而以武艺闻名于世。魏末,跟随父......
- 《斛律金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氏。高祖倍侯利,因强壮武勇而扬名塞外......
- 《段韶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年时善骑会射,有武将之才。因他是武明皇后......
- 《段荣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氏。祖父段信,仕沮渠氏,后入魏朝,因豪族身份被......
- 《厍士文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厍士文性格孤直,即便是至亲乡邻,也难与交往亲近。在齐,袭封章武郡王......
- 《尉景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尉景,字士真,善无人氏。秦、汉设置尉侯官,他的祖先有任此职者,因此以......
- 《窦泰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氏。本是清河观津的后代,祖罗,魏统万镇镇将,因......
- 《高思好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高思好原本为浩氏之子,思宗把他当作弟弟抚养,但待他极其刻薄。年少......
- 《清河王高岳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清河王高岳,字洪略,高祖从父弟。父高翻,字飞雀,魏朝赠太尉,谥孝宣公。......
- 《赵郡王高琛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高祖的弟弟。少时熟习弓马,有志气。高祖匡正天下......
- 《琅邪王高俨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琅笽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第三子。初封东平王,拜开府、侍中、中书监......
- 《安德王高延宗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安德王高延宗,文襄帝第五子。母亲陈氏,为广陽王姬。延宗年幼时为文......
- 《上党王高涣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上党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第七子。姿容雄俊,洒脱不拘。虽是孩童......
- 《神武娄后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的女儿。少时聪明,很多豪族大家都......
- 《幼主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幼主名恒,后主的长子。母亲穆皇后。幼主武平元年(570)六月生于邺......
- 《后主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后主讳名纬,字仁纲,武成皇帝的长子。母为胡皇后。胡梦见坐着玉盆在......
- 《武成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世祖武成皇帝讳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同母弟。仪表奇伟,神武尤......
- 《孝昭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同母弟。幼时俊伟不凡,早......
- 《废帝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废帝殷,字正道,文宣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李皇后。天保元年(550),立为皇......
- 《文宣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显祖文宣皇帝讳洋,字子进,高祖第二子,世宗同母弟。帝身体有鳞,两个脚......
- 《文襄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世宗文襄皇帝讳名澄,字子惠,神武的长子,母亲娄太后。幼年聪慧,神武很......
- 《神武纪》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神武纪(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地人氏。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