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江上洼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满江红·江上洼尊 更新时间:2021-01-15
起头先介绍所在,以叙事开头。因有张芸叟洼尊石刻,且前人往往来此宴饮,所以这个地方就被元好问称为“尊俎地”了。怀古常常在抒情,临古迹,思渺远。苏轼那时临赤壁,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至遭际不平的元好问就是“江山如画,百年岑寂”了,感觉上的内乡是沉寂的,不论内环境还是外环境,都显得冷清,寂寞。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辛弃疾《鹧鸪天》“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元好问善于化用前人诗意。“山花山鸟浑相识”便是自然景物几乎和人全都熟悉。这样的诗意,这样的时候,最适合与朋友在一起追忆往事了。有酒相伴,时间很容易在过去和今天之间穿梭。假若浮休居士化鹤重来,一定也会感慨这些似曾相识的山花山鸟了。且来载酒相谈往事,醉里共话千秋。上片因看到张芸叟洼尊石刻而追怀畴昔,借酒述古。
下片抒情,感慨时光易逝,欢乐难驻。人生当有酒便醉,不须刻意认真对待。先用两个对照,一个是人,人总是容易衰老的,这是人们过了中年都会有的感觉,时光飞逝却老大无成,不由不感叹岁月的不饶人,另外一个就是时间。就仿佛人和时间赛跑总也跑不过时间一样,年轻的时光,有理想和自信的时光匆匆而去了,有所作为的时代不知在哪里。作者对此颇有感触。接着又是一个对照。欢欣对悲凉,悲欢离合是无常的。尽管欢乐未减多少,悲哀的情绪却又来到了。作者想到很远又很近的一个人生命题。身前身后,纵横千年的话,让人不由想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词意是相同的,人类在地球上的延续,本来就是“杳无终极”的事情,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就隐藏在作者淡淡的笑谈中。“一笑何须留故事,千年谁复知今日”其实,也是作者对于生命与历史的感悟,一种人生的大的悲哀充斥其间,读来感觉很凄凉。结句“拌醉来,横卧陇头云,林间石”,表现了摒弃名利、醉卧山野、物我皆忘、真率质朴、落拓不羁的特性,蕴含深远,发人深思。
该词是作者在登临半山亭后,借咏浮休居士张芸叟遗迹抒怀。江山依旧,风景依旧,而物是人非,“浮休遗迹”早已为人遗忘,冷落,倘若浮休居士化鹤重来,不知对现实作何感想?词人借此抒发了自己深沉的人生感慨。接着笔势荡开,谈到人生易老,时光难再,悲欢无常,其间不觉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怅惘。

满江红·江上洼尊: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78254428701.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从大视野落笔,写嵩山胜景,进而具体刻画玉溪幽美风光。摹形着色,俨然一幅山水粉绘。次以山川、猿鸟喜得佳客,映衬王革择境之妙;又从山村人情习俗和家人相伴,写卜居之美、登临之欢。歇拍,因玉溪佳境,引出作者有老来终焉之志。全词奇丽高雅,其气韵纵横处,颇有苏词风格。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作者移家河南登封,在这里前后共住了九年。这首词是作者寓居登封嵩山时期所作。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柳梢青·玉嫩红娇》 《梁园春·暖入金沟细浪添》 《鹧鸪天·零落栖迟感兴多》 《送樊顺之》 《清平乐·垂杨小渡》 《鹧鸪天·十步宫香出绣帘》 《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 《渚莲怨·阿溪何许来》 《济南杂诗·砍来官树午阴轻》 《临江仙·谁唤提壶沽美酒

《满江红·江上洼尊》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