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一首注释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出自:述怀一首 更新时间:2017-03-31

⑴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此句是一篇之主。

⑵由长安往凤翔得向西走。陶潜诗“孟夏草木长”,杜甫脱离长安时当在四月。草木长,则比较容易逃脱,故下句用一“得”字。不要作泛泛写景语看。

⑶这两句是记事实,也透露了一路上奔走流离的苦况。

⑷这两句显出杜甫的谦逊,毫不以功臣、节上自居。亲故,即亲旧或亲友。

⑸至德元载(756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⑹“柴门”应前妻子。前陷安史叛军中,今逃归,所以说“得去”,即“能去”的意思。吴祥农云:“公不顾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归,大忠直节,岂后世所及?”

⑺三川,县名,在鄜州。

⑻比闻,即近闻。口语则为“比来闻道”。罹祸,即遭难。

⑼杀得这样惨,不知破茅屋里还有没有一个人剩下。

⑽这两句想得更深刻,是希望能够收到妻子的骨头。摧颓,是形容渭头的撑柱狼藉。

⑾怎能叫人不作此想:这年头有几个人能活着?希望全家团聚岂非作梦?

⑿嵚岑,山高峻貌。猛虎,喻贼寇的残暴。郁结,心上的疙瘩。回我首,摇头叹气。

⒀十月后,是说已经过十个月之久,不是指这年的十月,因为这年闰八月杜甫已回家了。

⒁这两句写心理矛盾,极深刻,也极真实。消息不来,还有个万一的想头,消息来了,希望很可能就变成绝望,所以反怕消息来。左不是,右不是,心中是一片空虚。李因笃云:“久客遭乱,莫知存亡,反畏书来。与‘近家心转切,不敢问来人’同意,然语更悲矣。”

⒂唐人多用汉比拟唐。这时长安、洛阳都还未收复,但已有转机,所以说“初中兴”。耽酒,即嗜酒。

⒃国家已有起色,自己又爱喝点儿酒,假如妻子无恙,该多么好。但仔细思索起来,我这种幻想全家欢会的美景,恐怕要变成孤老儿一个的惨局呢。叟,是对老年人的称呼,杜甫这时四十六岁。

述怀一首: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29.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这是杜甫逃脱安史叛军拜官后,惊魂稍定,因思及妻子死活而作的一首诗。全诗分三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详叙来历,及得去而又未忍去之故。自“寄书”以下十二句为第二段,说自己既不能分身,那就只有寄书了,寄书又得不到回信,故多想象揣测之词。最后八句为末段,由此时的寄书,更想到上一年的寄书,恐妻子尽亡,自己将成一个孤独的人。

杜甫无时不关心国家人民,从此诗也可看出。观“麻鞋”句,诗人是化妆而逃的。现有出土的汉代麻鞋,形如草鞋。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百舌·百舌来何处》 《小寒食舟中作》 《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 《崔驸马山亭宴集》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将晓·军吏回官烛》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重简王明府

《述怀一首》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