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李谔传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
好学,知道作文章。
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接待陈国使者。
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拜授他为天官都上士。
李谔见隋高祖有奇貌,于是深深与之结交。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很亲近他,问他为政的得失。
那时战争连年,国库空虚,李谔上《重谷论》,以讽劝高祖,高祖全然采纳。
高祖受禅后,李谔历任比部、考功两曹的侍郎,赐为南和伯爵。
李谔生性公平方正,通晓事务,被人们推重。
升任治书侍御史。
高祖对群臣说:“我过去当大司马时,常求放外任。
李谔陈述十二策,苦劝我不要到外地任职,我于是决意在朝内作官。
如今这番事业,是李谔出的力啊。”赐他缣纟采二千段。
李谔见礼教凋敝,公卿刚死,其爱妾、侍婢,就被子孙嫁掉、卖掉,于是形成了风俗。
李谔上书说:“我听说,追念远逝的人,善始善终,民德才能归于忠厚;三年之丧无改,才称为孝顺。
我听说朝中大臣,有父亲祖父去世,日月还不久,其子孙为无赖之徒,就瓜分他们的的女妓爱妾,嫁了、卖了,以取钱财。
即使只有一个事例在如今,就实在有损风化。
爱妾虽然微贱,但亲自承接先人的衣服和鞋子,为之服丧三年,这是古今的通例。
岂能容忍急急脱下丧服,强迫施上粉黛,让她们在先人的灵牌前哭泣告辞,送到他人的房里去?凡是看到的旁人,尚且伤心,何况还是人子,怎能如此忍心?又有朝廷大臣,位高爵重,他们之间平生交好,情如兄弟。
但到朋友死后,却把朋友当作路人,早晨听到朋友死了,傍晚就劝朋友的爱妾改嫁,方便时甚至自己去求聘,以得到他人爱妾为目的,毫无廉耻之心,抛弃朋友的情义。
而且,治家之法,可拿到官府上,既不能正家,又怎能有助于治国?”皇上看了表章,很赞赏。
五品以上官员的妻妾不得改嫁,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谔又因写作文章的人,崇尚轻薄,转相师法仿效,流宕他途而忘记返回正道,于是上书道:我听说,古代的先贤圣哲教化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的嗜好欲望,堵住他们的邪恶放荡的心,显示他们以淳朴平和的道路。
五教六行,是教训人民的根本;《诗》、《书》、《礼》、《易》,是崇尚道义的门径。
所以能够恢复孝顺慈爱,让人人都知道礼让,调正民风民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凡有上书献赋,写诔文刻铭文的,都是用来褒扬功德,赞扬贤能,注明功勋,证明大理。
如非惩恶扬善,于道义上,不让白写白刻这些东西。
到了后代,风俗教化逐渐差了。
曹魏的三祖,更是崇尚文辞,忽视治国大道,喜好雕虫小技。
下面跟从上头,就如影之随形,响之从声,竞比文采,于是成了风俗。
江东的齐、梁二朝,其弊病就更重,无论贵贼贤愚,只求吟诗咏词,于是就不管大理,只求文辞不同,追求清虚,追逐文辞,竞比一韵之奇,争比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但其内容未超出描写月亮的形状;堆满书案,积满书籍,但其内容只是描写风云的形状。
世俗以此比高低,朝廷以此选官吏。
既然开了文辞可得禄利的道路,世间崇尚文采的感情就更深更重。
于是,不管是民间的小孩,还是贵族家的孩子,还没有看六甲,就先作五言诗。
至如尧、舜、商、汤的典诰,伊、傅、周、孔的学说,不再关心,何曾入耳?以傲慢放任为清虚,以缘情赋诗为勋绩,指责儒士为古拙,把作词赋的当作君子。
所以文笔一天天繁琐,而其政治却一天天混乱,的确因为弃掷了大圣的正道,制作无用的东西而以为有用。
损本逐末,偏爱华章,转相师法,越久越严重。
到大隋受命,圣道复兴,摒弃轻浮,遏止虚伪,如非胸有经典,生性质朴,有志于大道,归依于仁孝,不得引入仕途,为官为宦。
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举凡公私文书,并宜实录。
这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文的表章言辞华丽,交有关部门治罪。
从此公卿大臣都知走正路,无不崇仰典籍,抛弃华丽虚浮,选择先王的令典,行大道于这个盛世。
但我听说,外州远县,仍然承袭坏风气,选举官吏,不遵照规矩。
以至出现宗族人等称其孝顺,乡里乡亲说他仁义,学习先圣的经典,不随便交友的人,就被摈弃在门外,不加录用的情况;出现学习不师古,追逐时尚,写作轻薄的文章,交结朋党而求声誉,就反被选作官吏,送到朝廷的怪事。
这都是因为县令、刺史不行风教,犹讲私情,不讲公道。
臣下我既然在司法部门充数,我的职责,就应该纠察这类事。
但是,如果闻风即弹劾,恐怕处理的人又太多,请皇上下令有关部门,普遍加以搜寻访查,如有此类情况的,一律写明情况送到台省处置。
李谔又因当官的好自我吹嘘,又上奏道:我听说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有不矜持,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比才能;你只有不骄傲称功,天下人才不能与你争功。”言偃又说:“侍奉君王,自数其功,这就要自取其辱;侍奉朋友,自数其功,这就会被朋友疏远。”这些都是先哲的格言,是后王的正道。
那么臣下之道,出力济时,即使勤劳可与大禹相比,功勋有如太公望吕尚高,也不能骄傲自大,要挟君父。
何况还是功劳不足以录下,勤奋不足以补过,却胆敢自述功勋,随意地干扰皇上的视听!世间的丧亡之道,到北周就到了极点:下无廉耻,是上头使他这样的。
北周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看其行。
自吹自擂的,就以干练有才而承蒙提拔;谦虚退让的,多因其静默而被遗忘。
因此,周代大臣上表章表达忠诚,就先论自己的功勋;承受龙颜敷衍上奏,也说:“臣下我最为用心。”自我吹嘘,自卖自夸,都无惭愧羞耻之色;强行求官横行要爵,只以把天下搞光为能事。
自大隋受命以来,此风顿改,甚至连耕田的农夫、贩卖的农妇,也无不洗心革面,何况还是大臣,却仍旧遵从坏风气!我听说,刺史入京朝觐皇上,还有自述巴掌大的小功,喧闹于朝廷之上,言辞不逊,自我吹口虚的,对皇上如此轻慢不敬,特别难以饶恕!凡是这样的人,都要写清他们的罪状,送交台省,公开地加罪废黜,以惩风教。
皇上把李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蔚然成风,深深地革除了弊政旧俗。
李谔在职几年,务求存大体。
他不喜欢严酷激烈,因此无刚正之誉,但他悄悄地却有很多匡正。
邳公苏威以为临街的商店客舍,都是求利之徒干的,事情污杂,不是敦本务农之义,于是奏明高祖,要他们归农种田。
如有想依旧从商的,所在的州县要把商店客舍录附市籍充公,拆毁商店客舍,并限定时日,令他们到很远的地方去。
那时正值寒冬,没有哪个敢陈述申诉。
李谔因有别的事出使外地,见到这个情况,以为士农工商,各有其业,旅店和旗亭,自古都有,情况各异,录附市籍充公,在道理上讲不过去。
而且,旅店是旅客的依托,岂容一朝废掉?这么作,白白地劳累烦忧,于事无补又不应该。
李谔于是专权决定,一切依旧。
他出使完毕回到朝廷,然后报告皇上。
高祖赞赏他说:“治国大臣,应该这样。”因为年老,李谔出京拜授通州刺史,很有恩惠之政,百姓夷人都很高兴。
三年后,在刺史任上去世。
有儿子四人。
李大体、李钅匀,都官至尚书郎。
世子李大方承袭爵禄,最有德才。
大业初年,大方任内史舍人。
炀帝正要重用他,碰上他去世了。
李谔传相关文章
- 《裴蕴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裴蕴,河东闻喜人。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
- 《虞世基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父亲虞荔,陈国的太子中庶子。世基小时即......
- 《李谔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好学,知道作文章。仕北齐为中书舍人,有口才,常常......
- 《李景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父亲李超,北周的应、戎二州刺史。李景容貌......
- 《周法尚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祖父周灵起,梁国直阁将军、义陽太守、庐......
- 《鱼俱罗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鱼俱罗,冯翊下圭阝人。身高八尺,膂力过人,声气雄壮,一开口说话,其声音......
- 《来护儿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刚读《诗经》,读到......
- 《沈光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父亲沈君道,陈国吏部侍郎。陈国灭亡后,家住长安......
- 《麦铁杖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麦铁杖是始兴人。勇猛而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
- 《张定和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张定和字处谧,京兆万年人。年少时贫寒低贱,有志气,守节操。起初做侍......
- 《李圆通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李圆通,京兆泾陽人。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
- 《卫玄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陽人。祖父卫悦,西魏司农卿。父亲卫扌剽,侍中、左......
- 《杨义臣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杨义臣,代人,本姓尉迟。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率兵镇守恒山......
- 《史祥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史祥字世休,朔方人。父亲史宁,北周少司徒。史祥少有文才武略,仕北周......
- 《樊子盖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祖父樊道则,梁国的越州刺史。父亲樊儒,侯景之......
- 《赵绰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赵绰,河东人。生性质直刚毅。在北周时,起初当天官府史,因他恭谨勤勉......
- 《柳彧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陽。他的......
- 《梁毗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梁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祖父梁越,西魏泾州、豫州、洛州三州刺史,合......
- 《刘行本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刘行本,沛人。父亲刘瑰,仕梁朝,历任职务都很清显。刘行本开始当武陵......
- 《元岩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父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元岩好读书,但不研......
- 《王韶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王韶字子相,自称是太原晋陽人,世世代代住在京兆。祖父王谐,任原州刺......
- 《郭衍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人。父亲郭崇,以舍人身份随魏武帝入关,其......
- 《宇文述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附云定兴传)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他家本姓破野头,归鲜卑俟豆......
- 《段文振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祖父段寿,西魏沧州刺史。父亲段威,北周洮州、河......
- 《于玺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隋高祖为......
- 《于靑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于靑字元武,身高八尺,丰髯美须。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把小......
- 《于仲文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之兄的儿子。父亲于萛,北周大左辅、燕国......
- 《齐王杨》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齐王杨暕,字世月出,小名叫阿孩。长相俊美,浓眉大眼,很小就为高祖所宠......
- 《元德太子杨昭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元德太子杨昭,是炀帝的长子,生下来后,高祖就让把他养在后宫中。三岁......
- 《薛道衡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陰人。祖父薛聪,西魏齐州刺史。父亲薛孝通,常山......
- 《卢思道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卢思道字子行,范陽人。祖父卢陽乌,是西魏的秘书监。父亲卢道亮,隐居......
- 《杨汪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杨汪字元度,本是弘农郡华陰县人。曾祖父杨顺,迁居河东。父亲杨琛,任......
- 《张衡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祖父张嶷,西魏河陽太守。父亲张光,北周万州刺史......
- 《宇文弼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陽人。其先祖与北周帝王同一祖先。其祖父宇文......
- 《薛胄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陰人。父亲薛端,北周蔡州刺史。薛胄小时就很聪明......
- 《令狐熙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其家世世代代都是西州的豪右。父亲令狐整,仕北......
- 《卢恺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陽人。父亲卢柔,死在西魏中书监上。卢恺生性孝顺......
- 《高劢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高劢字敬德,渤海郡条县人,北齐太尉、清河王高岳的儿子。他从小聪明......
- 《杜彦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杜彦,云中人。父亲杜迁,适逢葛荣之乱,迁徙到豳居住。杜彦生性勇敢果......
- 《崔彭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西魏殷州刺史。父亲崔谦,北周荆州......
- 《李彻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父亲李和,开皇初年为柱国。李彻生性刚毅,有......
- 《史万岁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他的父亲史静,是北周沧州刺史。万岁年轻时英......
- 《贺娄子干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贺娄子干字万寿,本是代地人。随西魏南迁,世代居住关右。祖父贺娄道......
- 《达奚长儒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祖父达奚俟,西魏定州刺史。父亲达奚庆,骠骑......
- 《贺若弼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陽人。他的父亲贺敦,因勇武刚烈而闻名,在北周时......
- 《韩擒虎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
- 《长孙晟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长孙晟,字季晟,生性通敏,略涉书史,善于骑射,矫捷过人。当时周朝崇尚武......
- 《长孙炽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长孙炽,字仲光,上党文宣王长孙稚的曾孙。祖父长孙裕,西魏太常卿、冀......
- 《长孙览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长孙览,字休因,河南洛陽人。祖父长孙稚,西魏太师、假黄钺、上党文宣......
- 《李安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父亲李蔚,仕北周为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