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作为秦国的人质到赵国,看到吕不韦的姬妾,很喜欢,便娶了她,生下始皇。
他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正月出生在邯郸,生下来取名为政,姓赵。
十三岁时,庄襄王死,政继立为秦王。
这时候,秦国疆土已经兼有了巴郡、蜀郡、汉中,越过宛县,拥有郢城,设置了南郡;北方占据上郡以东,拥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方到荥阳,灭了二周,设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禄十万户,封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依靠他们并吞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公等人为将军。
秦王年少,刚即位,把国事委托大臣处理。
晋阳反叛,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出击,平定乱事。
二年,。。公率领军队攻卷,斩首三万多。
三年,蒙骜进攻韩国,夺取十三城。
王。。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田易邑、有诡。
这年遇到大饥荒。
四年,攻取了田易邑、有诡。
三月,停止进军。
秦国作人质的儿子从赵国回来,赵国的太子回归赵国。
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盖了天。
天下又瘟疫流行。
百姓纳粟一千石,就封爵位一级。
五年,将军蒙骜进攻魏国,平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共占领、夺取二十座城池。
冬季响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合攻击秦国,夺取了寿陵,秦国派出军队,五国撤军。
秦国攻占卫地,逼近东郡,卫国君角率领他的部属迁居野王,凭借山势险要要保住魏国河内。
七年(前240),彗星先从东方出来,出现在北方。
五月,又出现在西方。
将军蒙骜死去。
此时,正在攻打龙、孤、庆都等地。
于是回兵进攻汲县。
彗星又在西方出现十六天。
夏太后过世。
八年(前239),秦王的弟弟长安君成虫乔率领军队进击赵国,阴谋造反,死在屯留,部属军官都被杀死。
把当地的百姓迁到临洮。
将军壁在军营里自杀,在屯留、蒲高鸟参与谋反的士兵,都被戮尸。
同时黄河泛滥,河里的鱼成批地涌上岸来,百姓都轻车重马到东方觅食。
。。禣受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之地,让他居住。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田猎,听任。。禣。
无论大小事都由。。禣决定。
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禣国。
九年,彗星出现,有时横过天空。
进攻魏国的垣城和蒲阳。
四月间,秦王宿于雍地,乙酉日,秦王举行加冠典礼,佩带宝剑。
长信侯。。禣谋反作乱被发觉,他假造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印,发动京城军队、卫队、官骑、戎狄族首领、舍人,将进攻蕲年宫作乱,秦王知道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起兵攻打。。禣,在咸阳作战,杀死数百人,昌平君、昌文君都拜授爵位,所史记有参战宦官,也都升官一级。
。。禣等失败逃跑。
当即下令全国:有活捉。。禣的赏钱百万,杀死他们,赏钱五十万。
于是,。。禣等全部抓到。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斩首,车裂肢解示众,灭了他们家族。
。。禣的门客舍人,罪轻的也要罚劳役三年,还有剥夺官爵迁到蜀郡的四千多家,住在房陵。
四月竟然出现寒冻,还有被冻死的。
秦将杨端和攻打魏国的衍氏。
彗星出现在西方,又出现在北方,从北斗向南移动,有八十天。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牵连。。禣案件,被免职。
封桓齿奇为将军。
齐国、赵国使者来,秦备酒款待。
齐国人茅焦游说秦王道“:秦国正以统一天下为事业,而大王却有迁谪母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知道了,会因此而背叛秦国啊。”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迎回咸阳,还是住在甘泉宫。
秦王大肆搜索,驱逐门客。
李斯上书劝阻,才废止了逐客命令。
李斯乘机游说秦王,请他先攻取韩国,以便恐吓其他国家。
于是,派李斯攻打韩国。
韩王十分忧虑,便与韩非商量如何削弱秦国。
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游说秦王说:“凭秦国的强大,诸侯不过像郡县的郡主,我只担心各国联合起来,出其不意地攻打秦国,这就是智伯、夫差、盡王所以灭亡的原因。
希望大王不要吝惜钱财宝物,收买各国大臣,以便破坏他们的计划,所失去的不过三十万金,而诸侯可以全部收拾。”秦王听从他的计谋,会见尉缭总是用平等礼节,衣服饮食与尉缭同。
尉缭私下说“:秦王为人,鼻如黄蜂,又狭又高,眼睛细长,胸同鸷鸟,声如豺狼,缺少仁爱,心如虎狼,穷困时,能礼贤下士,得志时,能轻易吃人。
我是普通百姓,然而,见到我常常低三下四。
如果真的让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于是逃离秦国。
秦王发觉,坚决挽留,任命他为秦国太尉,始终采用他的谋略。
而李斯执掌国事。
十一年(前236),王翦、桓齿奇、杨端和进攻邺地,夺取九座城池。
王翦进攻阏与、。。杨,所有军队并为一军。
王翦率领军队十八天,让军队中俸禄在斗食以下的回家,十人中推二人留在军队。
攻下邺城、安阳,桓齿奇为将。
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偷偷安葬。
他的门客中参与吊唁的,如果是晋国人,驱逐出境;如果是秦人而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夺去爵位,迁居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的,没有参加吊唁,也迁居房陵,但保留爵位。
从此以后,掌理国事不行正道,像。。禣、吕不韦这样的,登记他的家属,没收作奴隶,照此处置。
秋季,迁居蜀郡的。。禣门客,免除赋税徭役。
在这期间,天下闹大旱,从六月起,直到八月才下雨。
十三年(前234),桓齿奇进攻赵国平阳,杀死赵将扈辄,杀人十万。
秦王到河南。
正月间,彗星出现在东方。
十月,桓齿奇进攻赵国。
十四年,在平阳进攻赵国军队,夺取宜安,大破赵军,杀了他们的将军。
桓齿奇平定了平阳、武城。
韩非出使秦国,秦采用李斯的计谋,羁留韩非,韩非死在云阳。
韩王请求臣服。
十五年(前232),大举兴兵,一支军队到邺城,一支军队到太原,夺取狼孟。
发生地震。
十六年九月,发兵接收韩国南阳的一片土地,命腾代理南阳太守。
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
同时,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获韩王安,占领韩国全境。
十八年(前229),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率领上地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军队,羌。。攻打赵国,端和围困邯郸城。
十九年,王翦、羌。。完全平定占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
又引兵想要进击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来到邯郸,许多曾在秦王出生赵国时与他母家有仇怨的,都被活埋。
秦王返回,经过太原、上郡归国。
始皇母亲皇太后过世。
赵公子嘉率领自己宗族几百人逃到代,自立为代王,与东方的燕国合兵,驻扎在上谷。
这年又闹大饥荒。
二十年(前227),燕国的太子丹,忧虑秦兵侵犯燕国,惊恐,派遣荆轲刺杀秦王。
秦王发觉后,肢解荆轲示众,并且派王翦、辛胜进攻燕国。
燕国、代国共同发兵反击秦军,秦军在易水以西打败燕国。
二十一年,王贲进攻楚国。
秦王增调更多的士兵到王翦部队,于是击破燕太子的军队,占领燕国蓟城,取得了燕太子丹首级。
燕王向东收取辽东并在那里称王。
王翦老病辞官还乡。
新郑谋反,昌平君迁居郢城。
天降大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打魏国,引河水淹大梁,大梁城毁坏,魏王请求投降,秦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二十三年(前224),秦王再次召回王翦,强迫起用他,派他率军攻打楚国,夺取陈以南至平舆的地方,俘虏了楚王。
秦王出游,到达郢都和陈县。
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河以南起兵反秦。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昌平君战死,项燕于是自杀。
二十五年(前222),大举兴兵,派王贲率领军队,攻打燕国辽东,捉得燕王喜。
又回军攻打代国,俘虏代王嘉。
王翦也平定了楚国江南一带,降服越地君长,设置会稽郡。
五月,天下欢乐,置酒宴庆。
二十六年(前221),齐王建和他的相国后胜发兵守卫西方的边界,不和秦国通往来,秦派将军王贲从燕的南面攻打齐国,俘获齐王建。
秦王刚并吞天下,便令丞相、御史说“:以前韩王献出土地,奉上国玺,请求作我藩臣,不久背弃盟约,与赵国、魏国联合起来反叛秦国,所以兴兵讨伐他,俘虏他的君王。
我以为这件事很妥善,大概可以休兵御甲,停止战争。
赵王派遣他的相国李牧来缔结盟约,所以归还他在我国作人质的儿子。
不久又背弃盟约,在太原反对我,所以兴兵讨伐他,俘虏了赵王。
赵公子却又自立为代王,所以兴兵击灭他。
魏王当初立约臣服秦国,随后和韩、赵谋划袭击秦国,秦国官兵讨伐,就击破他。
楚国献出青阳以西的土地,随后背弃盟约,攻击我国南郡,所以发兵讨伐,俘获楚王,平定荆楚之地。
燕王昏庸迷乱,他的太子丹竟然密令荆轲刺杀我,我国官兵又去讨伐,灭了他的国家。
齐王采用相国后胜的计谋,断绝秦的邦交,想要作乱,我国官兵又去讨伐,俘虏了齐王,平定了齐国。
我以区区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仰赖祖先神灵,六国君主都俯首称臣认罪,天下大局已定。
现在名号不更改,无法显示成功,流传后世。
希望大家议一议帝王称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疆土方圆千里,此外有侯服夷服,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史记天子不能控制。
如今陛下发动正义大军,诛灭暴乱贼子,平定天下,全国设置郡县,法律政令统一,这是自上古以来不曾有过,连五帝也赶不上的。
我们谨与博士们商议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尊贵。’我们冒死呈上尊号,王号称‘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用‘皇’字,采用上古‘帝’的名号,称为‘皇帝’。
其他就依照你们的建议。”于是即以天子之命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又下命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无谥,到中古有号,死后又根据生前事迹取一个谥。
这样一来,就成了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很不应该,我不同意这种做法。
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
后代按辈数计算,称为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永远传下去,无穷无尽。”始皇推究五行德性终始相次的顺序,认为周朝得火德统治天下,秦取代周德而兴起,必须采用周德不能胜过的德性。
当今是水德的开始,要更改一年的岁首,朝贺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衣服、旄旌、旗帜都以黑色为贵,数目以六为标准,符信、法冠都六寸,车厢宽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车驾六马,把黄河改名德水,用来作为水德的开始。
刚强坚毅,乖戾深刻,一切事务都依法办理,苛刻侵害,摒弃仁爱恩惠和道义,以为这样才符合五德之数。
因此法令峻急,犯罪的人,久久不能得到宽赦。
丞相王绾等建议:“诸侯刚刚击破,燕国、齐国、楚国地方偏远,没有设置诸侯王,没有人去镇服,请封立几个皇子为王,希望陛下能应允。”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有利。
廷尉李斯建议说:“周文王、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及同姓诸侯很多,然而,到了后来,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诸侯更是相互攻伐,周天子不能禁止。
如今仰赖陛下神灵,全国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重重地赏赐,很容易控制。
天下没有二心,这是国家安定的策略。
设置诸侯不适当。”始皇说“:天下困苦,互相争斗,没有休止,就是因为有诸侯王。
依赖祖宗神灵,国家刚刚平定,再度分封诸侯,是制造战争,而想求得安宁平静,岂不是很困难吗?廷尉的建议对。”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老百姓为“黔首”。
天下聚会,饮酒狂欢。
没收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用来铸造钟霯,十二个铜人,每一个都千石重,放置在宫廷中。
统一法制和度量衡,统一车辆轨道,统一书写文字。
秦的地域东边到达大海和朝鲜,西边到临洮、羌中,南边到北向户,北边据守黄河作关塞,依傍阴山一直到辽东。
把国内十二万户豪富大家迁移到咸阳。
祖庙和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河南岸,秦国每消灭一个诸侯,便仿照该国宫室,把它建造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南临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殿屋间道上之道,周围楼宫庭台,彼此相连,从诸侯各国掳来的美女、乐器,用以充实这里。
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视陇西、北地,出鸡头山,经过回中。
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为极庙,象征北极星。
从极庙修筑道路直通郦山,建造甘泉前殿。
在驰道外筑垣墙,一直通到咸阳。
这一年,有爵位的普遍提升一极。
修治驰道。
二十八年(前219),始皇巡视东方郡县,登邹峄山。
树立石碑,与鲁地的读书人商议,刻写石碑歌颂秦朝的功德,讨论封禅以及祭祀名山大川事宜。
于是登上泰山,立石碑,筑土台,祭祀天神。
下山时,忽然风雨大至,始皇只好在一棵树下休息,因此赐封这棵树为“五大夫”,又到梁父山祭地,刻写所立石碑,碑文写道:皇帝登临天子之位,制定昌明大法,臣民恭谨。
廿又六年,初并天下,诸侯无不称臣降服。
亲自巡视远方边民,登上这座泰山,遍览东方极顶,随行众臣思念,推究丰功伟业,颂扬大秦皇帝。
治国之道,依时顺行,诸事得宜,皆有法式。
合乎大义,美好安宁,足以垂示后世,一切顺承,勿革勿弃。
皇帝自身神明圣达,已平天下,不懈于治。
早起晚睡,辛勤建设,谋求长利,专心推崇政教。
古训经典,训民通达,远方近处,怡然顺理,皆承圣意。
贵贱分明,男妇顺礼,慎守职事。
明别内外,无不清净,蔓延后世。
教化所及,无穷无尽,期冀遵奉,伟大遗诏,谆谆告诫,永远顺从。”然后沿着渤海向东走,经过黄县、月垂县,攀上成山的极顶,登临之罘的峰岭,树立石碑,颂扬秦的德业才离去。
向南登上琅笽山,非常高兴,逗留了三个月,于是迁移三万户百姓居住在琅笽台下,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又造琅笽台,树石碑,刻写碑文,颂扬秦朝功德,表明得意心情。
碑文写道:“二十八年,皇帝登基。
端正平治,法律制度,万事纲纪。
人事修明,父慈子孝,天下和乐。
圣达智慧,仁民重义,宣扬道理,无不知晓。
安抚六国,巡视官兵。
大业奠定,巡行国土,抵达海滨。
皇帝功勋,辛勤劳累,致力本事。
重视农业,抑制奸商,百姓致富,普天之下,专心一志。
统一度量,统一文字。
日月所照,舟车所载,都终天命,无不得意。
顺应四时,兴世动事,唯有皇帝。
匡正异俗,跋山涉水。
忧怜百姓,昼夜不懈,除去疑惑,确定律令,都知标准。
地方长官,职责分明,各项政务,容易施行。
一切举措,务必适宜,无不分明。
皇帝神明,亲临下土,巡察四方。
尊卑贵贱,不越等级。
不容奸邪,务求贞节,力求善良。
事无巨细,莫不尽力,不敢怠慢,不敢荒废,远方近处,偏僻隐蔽,都要做到,严肃庄重。
正直忠诚,事业有恒。
皇帝恩德,安抚四方。
诛乱去害,兴利致福。
顺应四时,节制劳役,各业繁荣,诸产增值。
百姓安宁,不用甲兵。
六亲相护,终无盗贼。
欢欣受教,都知法典。
天地四方,皇帝疆土,西边流沙,南到北户,东包东海,北过大夏。
足迹所至,无不臣服。
功盖五帝,恩及牛马。
人人受德,个个安居。
“秦王兼并天下,建立皇帝名号,安抚东方百姓,到达琅笽。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跟从,在海上参与评议皇帝功德。
都说:‘古代帝王,田地不过方圆千里,诸侯分封,各守疆域,有的朝见,有的不朝,相互侵伐,强暴昏乱,残杀不止,还刻金石,自为铭记。
古代五帝三王,异时异地,教化不同,法令制度,不能彰明,借威鬼神,欺骗远方,名实不符,故史记不久长。
人还未死,诸侯背叛,法令不行。
当今皇帝,统一海内,分为郡县,天下和平。’宗庙昭明,履行道义,广施恩德,皇帝尊号,大大有成。
群臣共颂,皇帝德业,刻于金石,树为表率,勉励后人。”刻碑文事情完毕,齐地人徐芾等上书,说海里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
请求能斋戒沐浴后,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求。
于是始皇派遣徐芾征发童男童女几千个,到海中访求仙人。
始皇返回,经过彭城,亲自吃斋守戒,到泗水边祈祷,想从水里捞起周朝宝鼎,派千余人潜入水底寻找,没能找到。
就由西往南渡过淮河,到衡山、南郡,过长江,到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过。
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听说是帝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葬在这里。”于是始皇非常生气,派三千个服刑的罪犯,把湘山的树砍个精光,使整个山光秃秃的。
然后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京城。
二十九年(前218),始皇出游东方。
到达阳武的博浪沙,被盗贼惊吓,捉拿不到,于是命令全国大规模搜索了十天。
登上之罘山,立石刻碑。
碑文写道:二十九年,仲春时节,阳和之气,刚刚升起。
皇帝东游,登临之罘,恩德光辉,普照大海。
随从诸臣,赞美此行,推原伟业,追颂创始。
伟大圣君,统治天下,建立法规,纲纪分明。
外教诸侯,施以光明,赐以文德,阐明义理。
六国之君,奸邪诡诈,贪得无厌,暴虐百姓,杀戮不止。
皇帝哀怜,天下百姓,发兵征讨,奋扬武德。
仗义诛讨,守信而行,神威回播,通达四方,莫不臣服。
消灭强暴,拯救人民,四方安定。
普施明法,治理天下,永为法则。
伟大啊!环宇之内,赤县之中,顺承圣意。
群臣齐颂,始皇功德,请刻于石,表率流传,永为典范。
在东观,又刻碑文道: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视察远方,到达海滨,登上之罘,欣赏朝阳。
眺望所及,广阔绝丽。
随从臣子,都在思念,推究治道,十分英明。
帝业初兴,内除鄙陋,外诛暴强,武威远扬,震动四方,擒灭六王。
兼并天下,祸患平息,永无战争。
皇帝明德,治理国家,从不懈怠。
树立大业,设备器用,完备周到。
臣下司职,各遵本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
百姓改俗,接受教化,远近成风,统一法度,虽到老年,绝少罪尤。
经常职事,既已确定,后代子孙,承继大业,永循圣治。
群臣赞美,皇帝恩德,恭颂圣明,弘扬传业,请刻于石,立于之罘。
不久,始皇就到琅笽,取道上党回京城。
三十年(前217),没有什么事情。
三十一年(前216)十二月,把腊月改名为嘉平。
每里百姓赐给六石米、二只羊。
始皇在咸阳便服出行,与武士四人一道,夜晚出来,在兰池遇到盗贼,受到围困,武士击杀了盗贼,下令关中大搜查二十天。
米价每石一千六百钱。
三十二年(前215),始皇前往碣石,派燕人卢生访求仙人羡门、高誓。
在碣石山门刻写碑文,刻辞写道:发动军队,诛伐无道,消灭反逆,武力除暴,文护无罪,民心顺服。
评论功劳,赏及牛马,恩施全国,土域肥沃。
皇帝扬威,至尊至德。
合并诸侯,初成一统,天下太平。
拆除城郭,挖通河堤,铲除险阻。
地势平坦,民无徭役,天下安抚。
男乐田亩,女乐家务,事各有序。
诸产各业,遍受恩泽,或单或双,耕作麦田,莫不安居。
群臣恭颂,伟大功业,请刻此石,垂留典范。
因而派韩终、侯公、石生寻访仙人求取长生不死之药。
始皇巡视北境,经过上郡回到京城。
燕人卢生从海边出使回来,为了说明关于鬼神的事,向始皇上奏抄录的文书谶语,上写“灭亡秦的将是胡”。
于是始皇派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人,到北方攻击胡人,夺取河南地区。
三十三年(前214),征发各种逃亡罪犯、穷苦卖身入赘的奴隶和商人夺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把遭贬谪的人派遣去防守。
又在西北驱逐匈奴。
从榆中沿黄河以东一直到阴山,把这一地区设置四十四县。
沿河修筑城墙,作为要塞。
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夺取高阙、阳山、北假等地,修筑亭堡,驱逐戎人。
迁移被贬谪的人,充实刚建的县。
禁止参加祭祀。
彗星在西方出现。
三十四年(前213),贬谪办理讼狱不当的官员,去修筑长城或戍守南方越地。
始皇在咸阳宫设酒宴,七十个博士向前祝寿。
仆射周青臣上前颂扬道“:从前秦国的领土不超过千里,仰赖陛下神灵圣明,平定天下,驱赶蛮夷,日月所照临的地方,没有不称臣顺服的。
把诸侯国改成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这伟大的功业可流传万代。
自上古以来,谁也赶不上陛下的威德。”始皇非常高兴。
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冀。
如今陛下拥有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万一出现田常、六卿一类的乱臣,没有辅翼,怎么挽救局面呢?处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长治久安的,我没有听说过。
刚才青臣又当面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失,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交给众臣商议。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举措不相因袭,各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并不是有意和前代相反,而是时代变化了。
当今陛下创造大业,建立万代功劳,本不是愚蠢的读书人所能了解的。
况且淳于越说的是三代旧事,如何效法呢?从前诸侯纷争,用优厚的俸禄招徕游学之士。
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由陛下一人决定,百姓理家就要努力于农工,读书人就要学习法令刑禁。
现在这批读书人不学当今而效法古人,以此否定当今,惑乱民众听闻。
丞相李斯我冒死上言陛下:古代天下分散混乱,没有谁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同时兴起,说话称道古人而妨害当今,粉饰虚言而扰乱实际,人人都赞美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诽谤在上位者所制定的政策法令。
现在,皇帝统一天下,分辨黑白,奠定至高无上的权威。
但是,私人讲学又结成群党反对法令教化,一听到朝廷举措,就各以所学进行评议,入朝心不在焉,出朝街谈巷议,用大言欺君来博取声誉,以奇异行为来赢得高名,还率领臣民制造谤语。
像这样,如果不禁止,那么君威会从上往下降,朋党会在下边形成。
要禁止才好,我请求陛下下令,让史官把不是记载秦朝的典籍一律烧毁。
不是博士官职务,而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搜出,送到官府烧毁。
有敢二人谈论《诗》、《书》的处死。
推崇古代,诽谤当今史记的灭族。
官吏知情而不举报的同罪。
命令下达三十天不烧书的,处以墨刑,发配边关,夜筑长城,昼侦敌情,所不烧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植一类的书。
如果有想学法令的,以官吏为老师。”始皇下令说:“可以,就这么办。”三十五年(前212),开辟道路,从九原到云阳,挖山洞,填河谷,笔直通达。
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太多,先王的宫廷太小。
又听说周文王建都丰,周武王建都镐,丰镐之间,才是帝王都会所在。
于是在渭水南面上林苑中营造朝宫。
先建前殿阿房,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可以竖立五丈高的大旗。
四周驰走有架空通道,从前殿下直抵南山。
在南山的山巅建造牌楼作为标志。
修建天桥,从阿房渡渭水,直达咸阳,用来象征从北极星经过阁道星横渡天河抵达营室星的样子。
阿房宫没有建成,计划建成以后,始皇想另择一个更好的名字称呼它。
宫室营建在阿房,所以天下人称它为阿房宫。
受过宫刑、徒刑的有七十多万人,都被分派去修建阿房宫,或营建骊山。
挖掘北山的石料,运输蜀、楚的木材都送到。
关中共建造宫殿三百栋,关外有四百多栋。
于是在东海海滨的朐县边界上,树立石碑,作为大秦国的东门。
同时迁移三万户到骊邑居住,迁移五万户到云阳安家,都免去十年的赋税徭役。
卢生游说始皇说“: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老是碰不到,好像有什么东西妨害它们。
我们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君主经常隐秘出行,以便避开恶鬼,恶鬼避开,真人来到。
君主所居住的地方,而臣子知道,这样就妨害神灵,所谓真人,入水不沾湿,入火不烫伤,能腾云驾雾,与天地共久长。
现在皇上治理天下,不能恬静清淡世事。
希望皇上居住的宫室不要让人知道,这样,大概可以得到不死之药。”于是始皇说“:我羡慕真人。
就自号‘真人’,再不称‘朕’了。”因此,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所宫观,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帷帐、乐器、美人充满宫观,各自登记所处地,不准迁移。
皇帝所临幸的地方,有说出处所的,处死刑。
有一次,始皇驾临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外出,车骑随从众多,不高兴。
宫中有人告诉丞相,以后丞相减少车骑。
始皇恼怒地说“:这是宫里人泄露了我的话。”提案审问,无人服罪。
这时候,始皇下令逮捕当时随侍在旁的人,全都杀掉。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始皇的行踪了。
皇帝听政议事,群臣接受使命,都在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互商议说:“始皇为人,天性暴戾,刚愎自用,从诸侯出身到兼并天下,志得意满,为所欲为,以为从古到今没有人能胜过自己。
专门任用治狱官吏,狱吏得到亲近、宠幸。
博士虽有七十个,不过凑数而已,不曾重用。
丞相以及大臣都只能接受成命,依靠皇上办事。
皇上乐于用刑罚杀戮建立威严,天下人怕触犯法网,小心谨慎地保持俸禄,而不敢尽忠直言。
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一天比一天骄狂,臣下担惊受怕,谎言欺骗,以求有地容身。
秦朝法律规定,一人不能兼有二种方术,如果方术不灵验,立即处死。
候望星象云气的达三百人之多,都是好人才,却畏惧皇上的忌讳,不敢直说他的过失。
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以至皇上每天阅读的文书要用秤称出一百二十斤,昼夜有限额,不达到限额不能休息。
贪婪权势到这种地步,不可以替他寻找成仙之药。”于是都逃走了。
始皇听说他们逃走,非常愤怒,说“:前些时,我收缴天下不中用的书籍,全部烧毁。
招致许多文学、方术之士,想振兴太平事业,这些方士企图炼丹,寻求奇药。
如今听说韩众一去不返,徐芾等人费用数额庞大,终于找不到奇药,每天只是徒然地听他们互相告发营求奸利。
卢生等人我对他们很尊重,赏赐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以至加重我的不仁。
居住在咸阳的一些儒生,我派人去侦察过,有些人竟制造妖言,迷惑民众。”于是派御史审讯全部儒生,儒生互相告发,始皇亲自判决违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的死罪,全部活埋在咸阳,昭示天下,惩戒后人,又增派更多的人员戍守边界。
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劝谏道:“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儒生们都颂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陛下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不安定。
希望陛下明察。”始皇大怒,命令扶苏北上,到上郡蒙恬处作监军。
三十六年(前211),火星接近心宿三星。
一颗流星从东郡上空落下,到地面变成石头,百姓中有人在石头上刻字道“:始皇死亡,土地分割。”始皇听到这事,派御史逐个审问,无人服罪,于是把居住在石头旁的人通通捉拿,杀掉,然后用火烧毁那块石头。
始皇闷闷不乐,命令博士作《仙真人诗》,到巡游天下时,传令乐师谱曲弹奏。
秋天,有使者从关东来,夜里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人手拿璧玉拦住他,说:“替我把这送给氵高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问他为什么,那人忽然不见,留下璧玉走了,使者捧着璧玉,把以上的事一一上报始皇。
始皇沉默许久,说:“山鬼本来不过预知一年的事情罢了。”退朝时说“:祖龙是人的祖先。”让御史审视玉璧,竟然是二十八年巡视天下时渡过长江所沉的玉璧。
于是始皇占卜,卜得游徙吉利一卦。
便迁移三万户到北河、榆中定居,每户授爵位一级。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巡游天下。
左丞相李斯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
幼子胡亥爱慕出游,请求随从,皇上应允。
十一月,到达云梦,在九嶷山祭祀虞舜,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达钱塘。
到浙江边,水势凶险,便向西行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余杭渡过。
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眺望南海,并且立石刻碑,歌颂大秦功德,碑文写道:皇帝伟业,统一天下,德惠悠长。
三十七年,亲巡全国,观览远方。
会稽山上,省察习俗,百姓恭敬。
群臣颂功,登录事迹,追溯高明。
圣临君位,制定刑名,明布旧章。
分明法式,慎别职责,以树久常。
六王专权,贪心乖张,傲慢凶猛,率众逞强。
暴虐百姓,任所欲为,依靠武力,自逞骄狂,屡动甲兵。
暗通谍使,图谋合纵,行为卑鄙。
内掩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申张正义,诛杀暴逆,乱贼灭亡。
圣德广博,六合之内,受福无疆。
秦始皇帝,统一四方,兼听万事,远近清平。
运筹万物,考察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不分,自通其情,好坏陈述,没有隐情。
文过饰非,混淆黑白,有子而嫁,背弃丈夫,是为不贞。
分别内外,禁止淫乱,男女洁诚。
夫如施暴,杀史记之无罪;男子遵守,正确原则。
妻如逃嫁,子不认母,蒙受教化,廉洁清明。
大治大理,旧俗洗涤,普天之下,沐浴新风,蒙被美政。
遵守规矩,和详安泰,互相敦勉,无不听命。
百姓纯洁,乐于守法,永保太平。
后世敬奉,不变法度,长治无穷,舟车不倾。
随从臣子,颂扬功德,请刻此石,光照千古,永记在心。
回程经过吴地,从江乘渡江,沿海向北行,抵达琅笽。
方士徐芾等人到海中寻找仙药,好几年都未找到,花费又多,害怕遭到谴责,于是欺骗始皇说:“蓬莱仙岛的神药可以得到,常被大鲛鱼所困扰,所以无法到达,请陛下派高明射手与我们一道去,大鲛鱼出现就用弓箭射杀它。”始皇梦见自己与海神交战,海神形状像人。
询问占梦的人,博士说:“水神不能见到,用大鱼蛟龙作替身。
现在皇上祷告祭祀完善恭谨,却有这种恶神出现,应当除去它,而后善神就会到来。”于是命令下海的人携带大型渔具,并亲自拿着连弩等候大鱼出来射它。
从琅笽向北一直到荣成山,没有见到。
到了之罘,见到了大鱼,射杀了一条。
于是沿海西行。
始皇到平原津就染上疾病。
他讨厌说死,群臣没有谁敢说死的事。
皇上的病愈来愈严重,于是写了一封盖有玉玺的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参加丧礼,在咸阳安葬。”诏书已封,放在兼管印信玉玺的中车府令赵高的手中,没有交给使者。
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丞相李斯考虑到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天下乘机发生变故,便隐藏消息,不发丧告。
把棺木放置在鍂凉车中,让皇帝生前宠幸的宦官驾车、陪乘,每到一处,称皇上进餐照常。
百官们仍然如往常一样上奏国事,宦官就在鍂凉车中批准公文,只有始皇的儿子胡亥、赵高和所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皇上死了。
赵高曾经教授胡亥书法和治理讼狱的法律制度,胡亥私下宠爱他。
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暗中商量,打开皇上赐给公子扶苏的诏书,另外伪称丞相李斯在沙丘受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又伪造赐公子扶苏和蒙恬的诏书,列举他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这些事都记载在《李斯传》中。
继续前行,从井陉抵达九原。
碰上天气热,皇上的鍂凉车发出臭味,就命令随从官员的车上装载一担咸鱼,用来混淆尸臭。
车行从捷径直抵咸阳,发布治丧公告。
太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皇帝。
九月,始皇在郦山安葬。
始皇即位不久时,挖掘修治郦山,等到他统一天下,全国各地送来刑徒七十多万人,挖三重泉,然后铸铜把它塞住,放置外棺,又在坑冢内仿制宫观、百官以及奇器、珍宝异物搬来藏满。
命令工匠制作机关弓箭,有人穿入靠近就自动射杀。
用水银作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互相灌注、输送,上有天文图象、下有地理模型。
取人、鱼脂肪作蜡烛,估计燃烧很久不会熄灭。
二世说“:先帝后宫姬妾,没有子女的,不宜放出去。”都命令随葬,死去的很多。
下葬以后,有人说,工匠制作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众多,必定泄露机密。
大事完毕,宝物藏好,便封闭墓中的隧道,又放下外层墓道的门,工匠、奴隶全部被封闭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
墓上种满草木,好像山一样。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胡亥二十一岁。
赵高官居郎中令,掌理国家要事。
二世下诏书,增加始皇陵庙的祭牲和山川祭祀的礼数。
命令群臣讨论尊崇始皇庙号的事。
群臣都叩头劝说道“:从前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就是万世以后也不能废除。
现在始皇庙至高无上,四海之内都进献贡品,增加祭牲,礼数完备,不让有人超过。
先王陵庙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阳。
依照礼仪,天子应当亲自捧酒祭祀始皇庙。
从襄公以下的庙依次废除。
现在所设置的祖庙共七座。
群臣依礼前去祭拜。
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
皇帝还是自称为‘朕’。”二世和赵高商量说:“我年纪轻,刚即位不久,老百姓尚未归附。
先皇帝巡视各郡县,以显示强大,神威震服海内。
现在我安然不动,不外出巡视,就是示弱,这样,将无法统治天下。”春天,二世皇帝到东方巡视各郡县,李斯随从。
抵达碣石,沿着海,往南行,到会稽,将从前始皇所竖立的石碑全部刻上字,石旁附刻了随从大臣的名字,以显示始皇的功业盛德。
皇帝说“:金石镌刻全是当年始皇帝所做。
如今袭用皇帝年号,而金石镌刻的文字却不称始皇帝,以后年岁久了,好像这些事是后代继位皇帝做的,不能显示始皇帝的丰功美德。”丞相李斯、冯去疾,御史大夫德冒死进言:“我们请求把这道诏书完整地刻在刻石上,这就明白了。
我们冒死恳请。”皇帝批复道:“可以。”于是到辽东就返回了。
这时二世遵照赵高的计谋,申张法令。
便背后与赵高商议说:“大臣不服从,官吏还强硬,再加上那些公子必然与我争权,怎么办呢?”赵高说:“我本来愿意讲但不敢开口。
先帝的大臣,都是国内经历几代有名望的贵人,积累功劳,世代相传,时间持久。
现在我一向微小卑贱,侥幸得到陛下抬举,使我官居上位,管理宫廷事务。
大臣们怏怏不乐,只不过表面顺从我,其实内心不服气。
如今皇上外出巡视,何不趁这机会把郡县守尉中犯罪的杀掉,这样,就大处说,可以威震天下,从小处讲,可以除去皇上生平所不满意的人。
现今时势不效法文治而取决于武力,希望陛下立即顺时依势,不要犹豫,趁群臣来不及谋划。
英明的君主收罗提拔被遗弃的人,卑贱的尊贵他,贫穷的富裕他,疏远的亲近他,那么,就可以上下归附,国家安泰了。”二世说:“很好。”于是诛杀大臣和皇子们,用种种罪名接二连三地逮捕近侍小臣,中郎、外郎、散郎,没有一个能幸免,在杜地杀戮六个皇子。
皇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判罪放在最后。
二世派遣使者命令将闾说:“你们臣子不像臣子,论罪当死,官吏要执行判决了。”将闾说:“宫廷的礼仪,我从来不敢不服从宾赞,朝廷的位次,我从来不敢失掉礼节,奉命对答,我从来不敢乱用措辞,怎么说臣子不像臣子呢?我请求知道自己的罪名再死。”使者说:“我不能参与其议,只是奉诏书办事!”于是,将闾仰天大叫三声,说“:苍天啊,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痛哭流涕,尔后拔剑自刎。
从此,皇室震惊恐慌,群臣劝谏的被认为是诽谤,大臣们为保持禄位,只能谄媚奉承,百姓震惊万状,诚惶诚恐。
四月,二世回到咸阳,说“:先帝因为咸阳朝廷小,所以营建阿房宫。
宫室还未做成,遇上皇上逝世,只得停止工程,到郦山填土。
郦山工程已结束,现在放史记下阿房宫不完成,就表明先帝做事有过错。”于是恢复营建阿房宫。
对外安抚四方民族,一切按始皇的计策行事。
全部征发身强力壮的五万人到咸阳驻防保卫,命令教习射箭、训养狗马禽兽。
每天吃的多,估计存粮不够,下令向郡县征调粮食和饲料,转运人员都要自带粮食,咸阳三百里内,百姓不能吃自己种的稻谷。
执行更加严厉苛刻。
七月,戍卒陈胜等在楚地起兵谋反,号称“张大楚国”。
陈胜自立为楚王,居守在陈,派遣部将攻掠各地。
山东郡县青年苦于秦朝官吏的迫害,不能忍受,都杀死当地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起来造反,响应陈涉,相互立为诸侯王,联合兵力,向西进军,号称讨伐秦朝的,多到无法计算。
谒者出使东方回来,把造反的事报告二世。
二世恼怒,把使者下交法官处置。
以后使者到了,皇上问,使者回答说“:一群盗贼而已,郡县守尉正在捕捉,现今全部抓到,不必忧虑。”二世非常高兴。
这时,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立为魏王,田儋立为齐王。
沛公在沛县起义。
项梁在会稽郡起兵。
二年(前208)冬,陈涉所派遣的周章等部将西进到戏水,有几十万兵。
二世大惊失色,与群臣商议说:“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贼已到,人数多,实力强,现在征发附近各县兵力已来不及。
郦山刑徒多,请赦免他们,发给兵器击退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命令章邯率兵,把周章军队打得大败,到处逃窜,在曹阳杀掉周章。
二世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辅助章邯反击盗贼,在城父杀了陈胜,在定陶攻破项梁,在临济消灭魏咎。
楚地盗贼都已死去,章邯于是北渡黄河,到巨鹿攻打赵王歇等人。
赵高游说二世说“:先帝登位统治天下时间长,所以群臣不敢做坏事,进谗言。
现在陛下正值年少,又刚即位,怎么能与公卿在朝廷上决定大事呢?事情要是有错,是向群臣暴露短处。
天子称朕,本来就不听别人的声音。”于是二世常居深宫,与赵高决定各种大事,以后公卿很少能够朝见皇上。
盗贼日益增多,而关中兵卒征发到东方抗击盗贼就无法停止。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谏二世说“:关东成群的盗贼同时兴起,我秦朝发兵诛杀,杀死很多,然而还是不能停止。
盗贼多,都是由于兵役、运输、建筑劳苦,赋税太重。
请求暂且停建阿房宫,减少劳役,同时让戍守边疆的人能回转故里。”二世说:“我听韩非子说过‘:尧、舜采木做椽子不刮削,茅屋不加修饰,吃饭用土作的碗,喝水用土作的罐,即使是看门的养卒,也不会这样简陋。
禹凿通龙门,疏通大夏,疏导壅塞的黄河,引水流入大海,亲自拿着铲泥的锹,小腿上的毛都没有了,即使是奴隶们的劳苦,也不比这更酷烈。’凡是贵有天下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在上的君主重在修明法制,在下的臣民就不敢做坏事,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统治天下了。
像那虞、夏的君主,贵为天子,自己却处于穷苦实况,为百姓作出牺牲,那还有什么值得效法呢?我尊称为万乘之主,却没有万乘之实,我想要组建千辆兵车的卫队,万辆兵车的军队,充实我的名号。
况且先帝出身于诸侯,兼并了天下。
天下已经平定,对外抵制四方外族,使边境安宁,对内修建宫室以显示他深得民心,而你们又看到了先帝遗留的功业大有头绪。
而今我即位二年时间,群盗纷起,你们不能禁止,又想停止先帝所做的事业,这是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为我尽忠竭力,凭什么占据高位呢?”于是,把冯去疾、李斯、冯劫下交狱吏,审讯并追究其他罪责。
冯去疾、冯劫说:“将相不能受侮辱。”自杀了。
李斯被囚禁,最后受五刑而死。
三年(前207),章邯等人率兵包围巨鹿,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军去援救巨鹿。
冬天,赵高担任丞相,竟审讯李斯案件,把他杀了。
夏季,章邯等人屡次战败后撤,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派长史司马欣请示。
赵高不见,也不批示。
司马欣害怕,逃走,赵高派人追捕,没有追到。
司马欣见章邯说“:赵高在朝中总揽大权,将军有功也杀,无功也会被杀。”这时,项羽的军队加紧进击秦军,俘虏了王离,章邯等于是带兵投降诸侯。
八月己亥日,赵高想作乱,害怕群臣不听使唤,就先设法作试验,牵了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称鹿作马。”赵高问左右大臣,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说是马以阿谀顺从赵高。
有的就说是鹿,赵高暗中用法严办那些说是鹿的人。
从此以后,群臣都畏惧赵高。
赵高以前多次说“:关东盗贼不会有什么作为”,等到项羽在巨鹿城下俘虏秦将王离等并继续前进,章邯等部多次败退,才上书请求增兵援助。
燕、赵、齐、楚、韩、魏都自立为王,从函谷关以东,到处都有人杀死秦的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们都率领自己的兵众向西推进。
沛公率领几万人已杀进武关,派人暗中会见赵高,赵高害怕二世生气,遭到杀身之祸,就推说生病,不肯朝见。
二世梦见白虎咬了他的左骖马,他杀了它,心中不快,感到奇怪,便问占梦的人。
卜辞说:“泾水神作怪。”二世便在望夷宫斋戒,想拜祭泾水神,沉下四匹白马。
派遣使臣以盗贼的事责备赵高。
赵高惧怕,就暗中与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他的弟弟赵成商议说:“皇上不听规劝,现在事情紧急,想要嫁祸于我们家族。
我想更换天子,另立公子婴。
子婴仁爱俭朴,百姓都拥戴他的言论。”于是让郎中令作内应,诈称有大强盗,命令阎乐召集官吏调动人马,又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在赵高家中。
派阎乐率官兵一千多人到望夷宫殿门,绑缚卫令仆射,说“:盗贼进到宫里来了,为什么不阻止?”卫令说:“房子周围设置有卫士,防守十分严谨,盗贼怎么敢进宫?”阎乐斩杀卫令,领着官兵直冲进去,边走边射箭,郎官宦官大惊失色,有的逃走,有的抵抗,抵抗的就杀,死了几十人。
郎中令和阎乐一道进入,用箭射二世的帷幄。
二世大怒,命令左右卫士抵抗,左右卫士都惶恐惊惧,不敢动手。
旁近有一个宦官陪侍二世,不敢离开。
二世进入内室,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然落到这个地步!”宦官说:“我不敢说,所以保全了性命,假如我早说,早已被杀,那能活到今天?”阎乐上前,当着二世的面数落说:“你骄狂放纵,诛杀无辜,暴虐无道,天下都背叛你,你自己拿主意。”二世说“:丞相能够见一见吗?”阎乐说“:不能。”二世说“:我愿得一个郡,降身作郡王。”不允许。
二世又说:“愿意作万户侯。”不允许。
二世最后说:“我愿意与妻子儿女做老百姓,与诸公子同等。”阎乐说:“我接受丞相命令,替天史记下杀死你,你即使说得再多,我也不敢报告。”于是指挥他的士兵上前,二世自杀了。
阎乐回去报告赵高,于是赵高召集全部大臣公子,把诛杀二世的情况告诉他们。
说:“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
现在六国又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不行。
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于是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
用平民的礼仪在杜南宜春苑中埋葬了二世。
令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国王玉玺。
斋戒五天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
我听说赵高竟与楚相约,灭掉秦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
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
我装病不去,丞相必定亲自来请,来了就杀死他。”赵高几次派人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往,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子婴就在斋宫刺杀了赵高,诛灭了赵高三族,并在咸阳示众。
子婴当了四十六天秦王,楚将沛公击败秦军,进入武关,抵达霸上。
派人约子婴投降。
子婴脖子上系着绶带,乘着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沛公于是进入咸阳,封闭宫室府库,回军霸上。
一个多月后,诸侯的大军来到,项籍作为合纵国首领,杀了子婴以及秦的公子、宗室。
接着屠杀咸阳,烧毁宫室,掳掠儿童妇女,没收财物珍宝,诸侯共同瓜分。
灭了秦以后,把秦地一分为三,名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
项羽为西楚霸王,独自作主,划分天下,封诸侯王。
秦朝终于灭亡了。
又过了五年,天下由汉朝统一。
太史公说:秦的祖先伯益,在尧、舜时代,曾建立功勋,受封土地,受赐姓氏。
到夏、商之间,衰微分散。
到周朝没落时,秦国兴起,在西部边陲建邑。
从秦缪公以来,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皇。
始皇自以为功劳超过五帝,领地超过三王,而以与五帝三王相比为羞。
贾生的推论多么好啊!他说:“秦朝兼并山东诸侯三十余郡,修备渡口关隘,占据天险要塞,整治士兵武器,严加防守。
然而,陈涉只靠几百名散乱的戍卒,不用弓戟利器,手持锄头、木棍,没有给养,随处有人送米送粮,就这样横行天下。
秦朝险要防守不了,关卡桥梁封锁不了;长戟无法攻刺,强弩无法发射。
以至楚军深入秦地,在鸿门交战,连藩篱一般的障碍都不曾遇到。
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群起,豪杰之士彼此自立为王。
秦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却凭三军之众,在外要挟朝廷,打朝廷的主意。
秦群臣不可信,由此可见了。
子婴继立,仍不觉悟。
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得中等资质的臣子辅佐,山东即使叛乱,秦的国土也还可以保全和占有,宗庙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领地背靠高山,大河环绕,十分坚固,是四面都有天然屏障的国家。
从缪公以来,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家,常常在诸侯中称雄。
难道是代代贤智吗?是它的地势决定的啊!况且天下曾经同心协力攻打秦国。
在这个时世,贤人智士并列,有良将统率各国军队,有贤相沟通各国谋略,结果被险要的地势所困扰,无法前进,于是秦国引敌人入境,为敌人打开关塞,六国百万军队却败北溃散。
难道是勇气、力量、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利啊。
秦国以小都邑并成大城市,军队把守险要关塞,高筑堡垒而不出战,紧闭关隘,占据险厄,拿着武器,严密防守。
诸侯们由匹夫兴起,为了利益而结合,没有素王的美德操守,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团结,名义上喊着亡秦,其实是在谋个人私利。
他们看到秦国坚固难以侵犯,必然退兵。
安定自己的领土,休养自己的人民,以等待各国疲敝,收取弱小,扶助疲困,以号令大国君主,不必担心不能在海内称心如意。
他们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财富,可是自身被活捉,原因是他们挽救危局的策略不对。
“秦始皇自满,从不请教,有过失却不加改变。
到了二世,依然如此,残暴凶虐更甚从而招致祸端。
子婴孤立无亲,危险衰弱无人辅佐。
三位君主迷惑而终身不觉悟,导致身死国灭,不是应该的吗?当时,世上并非没有深思熟虑知道随机应变的人士,然而所以不敢竭尽忠诚劝谏过失,是因为秦国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有说完,却已经被杀戮。
所以使天下人士只能倾着耳朵而听,站脚步而立,闭上嘴巴不说话了。
因此,三位君主失去正道,忠臣不敢进谏,智士不敢谋划,天下已经大乱,叛乱行动不敢上报,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雍塞蒙蔽会损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来修订法治,完善刑律,而后天下太平。
国势强时,禁止暴虐诛杀乱贼,而威服天下;国势衰弱,五霸征讨而诸侯无不服从;国势危弱,内有守备外有依靠,国家能得以保存。
所以秦朝强盛时,律令繁重,刑法严厉,天下震惊;一到衰微,老百姓怨恨忿怒,海内群起背叛。
周朝公侯伯子男各依常序,合乎正道,因而传国千余年而不断绝。
秦朝的政纲和策略都错了,所以不长久。
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基础相距很远了。
俗话说‘:从前的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行事的老师。’所以君子治国,详观远古得失,验证当今举措,参照人情事理,了解兴盛衰亡的道理,深知策略和形势的适应,取舍有次序,变化有时机,所以历时长而国家安定。
“秦孝公占据崤山与函谷关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防守着,窥视周王室的政权,有席卷天下,统一宇内,控制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的雄心。
在这时,商君辅佐他,对内订立法令制度,从事耕地、纺织,修缮攻守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而使诸侯相互争斗。
于是秦人拱手取得了西河以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王、武王继承先人基业,遵循传统国策,向南兼并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占据重要郡县。
诸侯很恐惧,联合起来,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财宝和肥美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人才,采取合纵策略,互相援助,结成一体。
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君子,都贤明聪慧而忠诚信义,宽仁厚道而爱惜士人,尊敬贤才而重用义士,约为合纵之盟,离散连横之策,集中韩、魏、燕、楚、赵、宋、卫、中山等国军队。
于是,六国的贤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一类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一班人沟通各国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史记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一批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军队,叩击函谷关而攻打秦国。
秦人开关迎击敌军,九国军队却犹豫、徘徊,四处奔逃而不敢前进。
秦人没有失掉一支箭的耗费,而天下诸侯已经疲困不堪了。
于是合纵离散,盟约瓦解,诸侯争着割地献给秦国。
秦国有余力乘各国疲困之机来制服他们,追逐逃散的败兵,倒下上百万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
秦国乘着有利形势,宰割诸侯各国,分裂山河土地,以致强国请求降服,弱国称臣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在位的时间不长,国家没有什么大事。
“到了秦始皇,他继承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动长长的鞭子,驾驭各国,吞并了东、西二周,灭亡了诸侯,登上皇帝宝座,统治整个天下,手拿残酷刑具,奴役全国百姓,威势震撼四海。
接着又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象郡,百越的君主低头系颈,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
接着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把匈奴驱逐到七百里以外的地方,胡人再也不敢到南方来牧马,六国士人不敢弯弓报仇怨。
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法度,焚毁了百家著作,以此愚化国民。
毁平著名城堡,杀戮英雄豪杰,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箭,铸成钟霯,铸造十二尊铜像,以此削弱天下百姓。
然后开辟华山作城垣,依靠黄河作护城河,据守亿丈高城,下临无底深渊,作为坚固防守。
良将用劲弩把守要害,忠实的臣子,精锐的士卒,陈列锐利的武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
秦始皇的心里,自以为关中险固,像千里金城,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死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边远地方。
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草绳系门枢的穷人家的子孙,一个耕田出力的农民,一个征发守边的戍卒,才能不如中等人,没有仲尼、墨翟那样的贤德,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脚踏在行伍之间,举事于戍卒之中,率领疲惫涣散的士兵,统领几百人,转过身攻打秦国。
砍下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拢来,如回声一样响应,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崤山以东的豪杰纷纷起事而灭亡了秦朝皇族。
“那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与函谷关的险固,还是那样。
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头、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谪戍守边的人众,不能与九国的军队相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不如先前六国士人。
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不同变化,功业恰恰相反。
假如把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长短大小,较量权势威力,那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夺取了天子权势,统辖八州,并使地位相当的诸侯来朝拜,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以天下为一家私有,崤山和函谷关为内宫,一个普通百姓发难,而使秦朝的宗庙毁掉,国君又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不施行仁义,而攻取天下和保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秦国吞并了海内,兼并了诸侯,南面而坐,自立为帝,供养四海,天下人斐然向往,闻风归附,像这样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近古以来没有帝王已经很久了。
周王室衰微,五霸已消失,政令不能在天下通行。
诸侯们竭力征讨,强的侵犯弱的,大国暴虐小国,战争没有休止,军民疲惫不堪。
现在,秦王朝南面称帝,统一天下,这是在上有了天子。
凡天下黎民百姓,都希望能使性命安宁,没有谁不诚心仰赖皇上,在这个时候,保持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危亡的根本,正在于此。
秦始皇怀着贪婪卑鄙的心理,强施其刚愎自用的智谋,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废弃先王的仁义之道,确立一己的专制政权,禁止诗书古籍,推行残酷刑法,凡事先存诈伪暴力,仁义道德丢在后头,以暴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兼并天下要崇尚诈术和暴力;治理天下则要以顺应权变为贵,这是说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应有不同的方法。
秦经历战国到统一天下,然而治道不变,政令不改,这正是夺取天下与保守天下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以独夫的身份战胜天下,所以他的灭亡是可以站立着等待的。
假如秦始皇能考虑前代的往事,比较一下殷周兴亡的史实,来确定大政方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没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所以,夏、殷、周三代君王治理天下,名声显赫而美好,功业长久而不衰。
如今秦二世即位,天下没有不伸长脖子观望他的政策的。
受过饥寒的人,穿上粗布小袄会感到温暖,吃上糟糠会感到甘甜,嗷嗷待哺的天下百姓,正是新国君掌权施政的资本。
这是说对劳苦民众施行仁政是很容易的。
假使秦二世具有一般国君的德行,能任用忠臣贤士,君臣一心,忧虑海内祸患,穿丧服时就匡正先帝的过失,划土地,分人民,封赏功臣后代,替他们建国立君,用礼节对待天下,使监狱空虚,免除刑法,废除株连全族的刑律,使罪犯各自返回乡里,打开仓库,散发钱财,赈济孤独贫困的人,减轻赋税省去徒役,帮助百姓解决困急,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人后退之路,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恶从善,修养美德,各自谨慎,洁身自爱,满足广大人民的愿望,以仁德威震天下,天下人就归附了。
如果四海之内,都欢欢喜喜,各自安居乐业,只怕发生变乱,即使有几个狡猾的顽民,也不会有背离主上的百姓,那么,图谋不轨的臣子就无法掩饰他的诡诈,暴乱奸邪就可以止息。
二世不这样做,反而暴虐无道更加严重,毁坏宗庙,残害百姓,再度修建阿房宫,刑罚繁多,诛杀严酷,官吏办事苛刻,赏罚不当,赋税聚敛没有限度,天下多事,官吏不能治理,百姓穷困,君王不知道怜恤。
然后,奸诈和虚伪同时发生,上下推诿,受罪的人非常多,受刑杀之人往往在路上随处可见,天下人受苦太深。
从公卿到普通百姓,人人怀着自危心理,亲身处在穷苦境地,都不安心自己现状,所以容易动乱。
因此,陈涉不必具备商汤、武王的贤能,不必凭借公侯的尊位,在大泽乡奋臂发难,天下群起响应,原因在于民众处在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洞察始终的变化,知道国家存亡的关键。
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在于安定人民。
这样,天下尽管有叛逆的臣子,必然没有响应的回声与同伙。
所谓“安定的人民可以一道躬行仁义,危难的民众容易一道为非作歹”,就是这个道理。
贵为天子,拥有天下财富,自身却不免被杀戮的原因,就在于纠正错误的办法不对。
这就是二世的过失。
史记襄公即位,在位十二年。
开始修建西畴。
葬在西垂。
生下文公。
文公即位,居住在西垂宫。
在位五十年而死,葬在西垂,生下静公。
静公没有登位就死去。
生了宪公。
宪公在位十二年,住在西新邑。
死后葬在衙地。
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在位六年,住在西陵。
庶长弗忌、威累和参父三人,率领贼人在鄙衍杀害出子,葬在衙地。
武公即位。
武公在位二十年。
住在平阳封宫。
葬在宣阳聚东南。
三个庶长低头认罪,伏法被诛。
德公即位。
德公在位二年。
住在雍邑大郑宫。
生了宣公、成公、穆公。
葬在阳地。
开始规定伏日,以杀狗拜祭,治热毒邪气。
宣公在位十二年。
住在阳宫。
葬在阳地。
开始记载闰月。
成公在位四年。
住在雍邑的宫殿,葬在阳地。
齐国攻打山戎、孤竹。
穆公在位三十九年。
周天子任命他为霸主。
葬在雍地。
穆公曾向看门人学习。
生了康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
住在雍邑高寝。
葬在立句社。
生了共公。
共公在位五年。
住在雍邑高寝。
葬在康公南面。
生了桓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
住在雍邑太寝。
葬在义里后丘北面。
生了景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
住在雍邑高寝。
葬在丘里南面。
生了毕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
葬在车里北面。
生了夷公。
夷公没有登位。
死后葬在左宫。
生了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
葬在车里。
生了悼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
葬在僖公西面。
在雍邑修筑城墙。
生了剌龚公。
刺龚公在位三十四年。
葬在入里。
生了躁公、怀公。
第十年,出现了彗星。
躁公在位十四年。
住在受寝。
葬在悼公南面。
躁公元年,出现了彗星。
怀公从晋国回来。
在位四年。
葬在栎圉氏,生了灵公。
大臣们包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是昭子的儿子。
住在泾阳。
在位十年,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简公。
简公从晋国回来。
在位十五年。
葬在僖公西面。
生了惠公。
惠公七年,百官开始佩剑。
惠公在位十三年。
葬在陵圉。
生下出公。
出公在位二年。
出公自杀,葬在雍邑。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
葬在嚣圉。
生了孝公。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
葬在弟圉。
生了惠文王。
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
葬在公陵。
生下悼武王。
悼武王在位四年。
葬在永陵。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葬在芷阳。
生了孝文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
葬在寿陵。
生庄襄王。
庄襄王在位三年,葬在芷阳。
生始皇帝。
吕不韦任相国。
献公即位七年,开始设立集市。
十年,登记户口,居民五户为一伍。
孝公即位十六年,这年桃李在冬天开了花。
惠文王十九岁登位。
登位第二年,开始发行钱币。
有个新生婴孩说“:秦国将称王。”悼王十九岁登位。
登位第三年,渭水红了三天。
昭襄王十九岁登位。
登位第四年,开始开辟井田的疆界。
孝文王五十三岁登位。
庄襄王三十二岁登位。
登位第二年,夺取太原地区。
庄襄王元年,宣布大赦天下,表彰先王功臣,给予恩惠,厚待至亲,给百姓施恩。
东周与诸侯谋算秦国,秦国派相国吕不韦征讨他们,没收东周的一切。
秦国不断东周的祭祀,将阳人地方赐给周君,供奉祖宗祭祀。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葬在郦邑。
生了二世皇帝。
始皇十三岁登位。
二世皇帝在位三年。
葬在宜春苑。
赵高任丞相,封安武侯。
二世十二岁登位。
以上秦襄王至二世,共六百一十年。
汉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按:周朝的历数已经过去,汉朝的仁德还不足以代替周朝。
秦刚好补上这个位置,始皇凶残暴虐。
但是以一个十三岁的诸侯王,兼并天下,放纵情欲,任所欲为,养育宗室家族。
在位三十七年,军队无所不伐,制定政策、法令,传给后代帝王,这也许是获得圣人的神威,河神授予了图录。
依据狼星、狐星的气魄,仿效参星、伐星的威怒,帮助嬴政驱除天下诸侯直至号称皇帝。
始皇死后,胡亥愚蠢至极,郦山陵墓工程未了,又修阿房宫,以完成前人的计划。
说什么“大凡贵有天下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尽情享受,大臣想劝阻便是想废弃先王的功业。”诛杀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
痛心啊!说这种话。
他长着人头,却像畜牲一样鸣叫。
如果他不乱施淫威,就不会讨伐他的罪恶;不是深积凶残,就不会无故身亡国灭,以至君位无法保存,这是残暴加速他的灭亡,纵然据守地形险固的王国,还是不能生存。
子婴继二世之后,承帝位,头戴皇冠,身佩御玺,乘着黄屋车,带领百官随从,拜谒祖庙。
小人物登上不合自己身份的位子,没有不恍恍惚惚失去主宰的,苟且偷安,子婴却能从长计议排除疑虑,父子运用权谋,在一室之内就近得手,竟然诛杀了奸臣,为先君讨伐逆贼。
赵高死后,没想到宾客姻亲还未一一慰问,饭来不及下咽,酒来不及沾唇,楚军已经攻破关中,真命天子已经飞临霸上,子婴只得素车白马,脖子系着绶带,手捧符玺,送给新皇帝。
郑伯双手拿着茅旌鸾刀,使庄王退避三舍。
黄河决口不能重新堵住,鱼烂了不能再保全。
贾谊、司马迁说“:假使当时子婴具有一点平庸君主的才能,只要得到中等将相辅佐,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的国土仍然可以保全,宗庙的祭祀不会断绝。”秦朝积久衰弱,天下土崩瓦解,即使有周公旦的才能,也无法再施展计巧,却要责备这个即位才几天的子婴,真是大错特错!世俗相传,秦始皇第一个造下罪孽,到胡亥达至顶点,这话很有道理。
却又责难子婴,说什么秦国本土可以保全,这真是不通达时变的人说的话。
纪季把餋邑送给齐国,《春秋》不直指他的名字。
我读《秦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一段,未尝不赞美他的决断,而哀怜他的心志。
子婴的生死大义,史记表现得相当完美。
秦始皇本纪相关文章
- 《孙子吴起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孙子名武,齐国人。因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庐接见。阖庐说“:......
- 《司马穰苴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苗裔。齐景公时,晋国攻伐齐国的东阿、甄城,而燕国......
- 《老子韩非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氏。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深知他的贤能。管......
- 《伯夷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学者涉猎的书籍极其广博,还要从六艺中考察求实。《诗》、《书》虽......
- 《七十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
- 《三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大司马臣子霍去病冒着死罪再拜上疏皇帝陛下:承蒙陛下错爱,......
- 《五宗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孝景皇帝的儿子一共有十三人被封为王,这十三人分别由五位母亲所生......
- 《梁孝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同母所生,母亲就是窦太后。孝......
- 《绛侯周勃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居沛县。周勃靠编织......
- 《陈丞相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丞相陈平,武阳户牖乡人。小时候家里贫穷,喜欢读书,家有田地三十亩,陈......
- 《留侯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
- 《曹相国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秦朝时是沛县的狱吏属员,而萧何是主吏,在县中......
- 《萧相国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因为通晓法令公平无枉而任沛县功曹掾。高祖为......
- 《齐悼惠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齐悼惠王刘肥,是高祖的长庶子。他的母亲是高祖的姘妇,姓曹。高祖六......
- 《荆燕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荆王刘贾,出于刘氏宗族,但其先不知属于哪一支系,也不知何时兴起。汉......
- 《楚元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弟,字叫游。高祖兄弟有四人,大哥叫伯,伯......
- 《外戚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创立帝业的君王,以及继承先帝正统、遵守成法的君......
- 《陈涉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在年轻时,曾经与别人一......
- 《孔子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
- 《田敬仲完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陈完是陈厉公陈佗的儿子。陈完出生时,周朝太史经过陈国,陈厉公让太......
- 《韩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韩国的祖先与周王室同姓,姓姬。他的后裔臣服晋国,被封在韩原,叫韩武......
- 《魏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魏国的祖先,是毕公姬高的后代。毕公姬高与周王室同姓。武王伐纣后......
- 《赵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赵国的先世,与秦国同一个始祖。到了中衍,替殷帝大戊驾车。他的后人......
- 《郑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继位二十二年(......
- 《越王勾践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越王勾践,他的远祖是夏禹的后裔,夏后帝少康的庶子。当时被封在会稽......
- 《楚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
- 《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晋国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交......
- 《宋微子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大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昏庸无道,政事荒......
- 《卫康叔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卫康叔名封,是周武王同母所生的小弟弟。他的下面还有冉季,冉季最小......
- 《陈杞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陈国胡公妫满,是虞帝舜的后代。过去舜还是平民时,尧把两个女儿嫁给......
- 《管蔡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管叔鲜和蔡叔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同母兄弟有十人......
- 《燕召公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召公。。与周王族同姓,姓姬。周武王灭纣,将召公分封在北燕。在周成......
- 《鲁周公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自从文王在世之时,旦为人子就很孝敬,忠厚仁爱......
- 《齐太公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齐太公姜尚是东海人氏。他的先祖曾担任四岳之职,辅佐夏禹平治水土......
- 《吴太伯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吴太伯,太伯之弟仲雍,都是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贤明,而生有圣......
- 《三十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陈杞世家卫康......
- 《孝武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儿子,排行居中,母亲叫王太后。孝景四年,他以皇子......
- 《孝武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儿子,排行居中,母亲叫王太后。孝景四年,他以皇子......
- 《孝景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排行居中的儿子。生母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
- 《孝文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孝文皇帝刘恒是高祖的第四个儿子。高祖十一年(前196)春天,打败了......
- 《吕太后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吕太后是高祖微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皇帝和女儿鲁元公主。到高祖做......
-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太婆。先......
-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初起事时,二十四岁。项籍的小叔父名叫项梁,项梁......
- 《秦始皇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作为秦国的人质到赵国,看到吕不韦......
- 《秦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秦的先祖是颛顼帝后代子孙女。。。女。。织布,一燕子生蛋,女。。吞......
- 《周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
- 《殷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殷的先祖契,他母亲叫简狄,是有女戎氏的女儿,帝喾的第二个妃子。有一......
- 《夏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就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叫昌意......
- 《五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神奇灵异,才几个月就......